张书林:中国汽车界该向华为学什么

2019-05-30 10:42:50 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总结汽车产业70年发展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和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最近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中外媒体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访谈报道,使我们知道了更多事实真相。特别是从任正非答记者问中,我们深入了解到华为的发展理念和成就。笔者认为,虽然华为所从事的并非是汽车产业,但他们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汽车业是相通的,值得汽车界学习和深思。对此,笔者有四点感触,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是企业发展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从这次中美贸易战的内涵可以看出,落后就会挨打,一个国家、一家企业要是发展好了就容易遭到扼制,这次华为就被美国推到了风口浪尖。好在华为从创业开始就走了一条高技术发展的道路,而且知道世事艰难,很早就有“备胎”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正是这种危机意识,让华为具备了从容应对美国打压的基本实力。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很多核心部件和技术也依赖于美国,这次贸易战的内涵告诉我们,长此以往,中国汽车企业早晚也会像华为一样受制于美国。所以,在我们总结70年发展宏伟业绩、雄心勃勃地想建设汽车强国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中国汽车产业要强化硬件和软件(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开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

二是逆境中的淡定和理性包容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

任正非面临女儿被逮捕、公司被美国制裁、企业发展受到阻碍的逆境,仍然能够沉着冷静、不带情绪地对待所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切,尤其不忘与美国供应商、同行的朋友关系和他们的发展利益。如此理性和包容,是一个企业家应具备的修养和基本素质。

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下滑,再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国六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各类中外新造车势力的出现以及制造业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出口关税调整,都给汽车产业带来发展压力。在这样的逆境中,中国汽车人能否理性、淡定和包容地对待这一切,是一大考验。笔者希望中国汽车企业也能像华为一样,出现若干位真正的企业家,带领产业在逆境中发展。

三是面对压力要有超越对抗的精神和自信。

华为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为用户着想”,从不压价和对手竞争,在得到价值链保护的同时,还与同业者和供应商建立了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的关系。因此,华为在面对美国打压的时候,表现出了自信,并将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分开对待;对外从不喊“世界第一”、“为国争光”这样的口号,避免煽起民粹主义之风。这些都归于一种“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的国际化发展理念。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打造国际化发展格局,如何处理在国内外遇到的矛盾?如何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华为这种超越对抗,开放、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充满自信的心态值得汽车人借鉴。

四是广聚人才、注重研发自主创新,方可形成立于不败之地的持续发展能力。

华为理解的“自主”不是“自我”,“创新”不是重复和复制别人造好的东西,而是要在一个系统中掌握别人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笔者理解,这就是原始创新的生成理念。

华为对资本不感兴趣,认为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企业理想的实现,因此他们一直通过“自我造血”功能,动用大量资金从全球汇集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和大量研究人员,共计八九万名研发工程师;华为在全球成立了26个研发中心和1个战略研究院,每年仅研发费用就达200多亿元;他们用10年时间完成了5G技术和标准,成为世界第一。华为的这组数字让人震撼,也让笔者解开了为什么华为能成为通信领域世界第一这个谜。

当前,中国汽车已进入全面开放、竞争发展的新时期,准备转型升级实现汽车强国梦。在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数企业过多地看重眼前利益,缺乏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部分企业的技术产品高度依赖外国公司,掌控自主发展的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长期不足;一些新造车势力对资本过度依赖,应对发展风险的能力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我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短板——研发能力薄弱。中美贸易战的内涵启发中国汽车企业:只有吸取教训,认真学习华为的发展经验,强化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和产业资源加大研发力度,真正实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战略布局,从而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极端情况。真诚希望中国能诞生一两家像华为甚至超越华为的整车企业和若干家零部件企业,这也是笔者的梦想。

(责任编辑: 李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