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频道>>其他专题>>第二届国际首席营销官(品牌官)高峰论坛>>权威发布>>

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新趋势研究报告

2020-05-10 11:4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趋势报告

中国广告主协会      广告主研究院

内容摘要:目前国际产业链处于转型节点,又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其合作趋势令人寻味。本文阐述了国际产业链发展演变的大背景,探讨了国际产业链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并给出了国际产业链合作的新思路,希望对未来国际产业链的健康合作和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际产业链 合作趋势

受国际局势、中美贸易战等影响,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表现平庸,固有的产业分工矛盾凸显,在思变中发展成为国际产业链面临的新挑战,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深化合作、构建新生态环境成为迫不及待的命题。与此同时,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受到重击,国际产业链面临“不破不立”的局面,链条重塑、抱团取暖、协作共赢才是正确应对危机的王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近年来深受世界关注的中国经济体,正在全面建设开放型新经济体制,以此助推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开拓国际产业链合作的新路子。

一、国际产业链发展及演变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技术的创新不但缩短了世界的距离,降低了各国互通的成本,更让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催生和细化了产业的分工,分工的不断深化带来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组合和可能,逐渐形成了当今国际产业链的格局。

1.国际产业链的兴起和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通常认为,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在产业链中,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产业链核心在于价值链,所有参与其中的企业和机构,都在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最终实现的价值,都取决于消费者的买单。

(1)工序化推动国际产业链初具雏形

随着全球流水线式的工序化生产不断推广,世界各国及地区开始根据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独立完成产品或服务的某个环节,比如一辆汽车,核心技术来自美国,零件来自中国,在印度完成组装,这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可分解性、中间品(服务)的可贸易性以及要素配置的分散化成都日趋提高,同时生产国际化日益推进,全球生产服务网络扩大,由此也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覆盖了产品或服务生产活动的全部主体。全球产业链是专业化分工从一国到多国不断深化、系统化所形成的全球范围的链状或网状产业集群。

(2)附加值加速国际产业链赋能升级

专业化分工的普及,让各国及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存在明显差异,各环节有着不同的收益,这影响着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增值空间,甚至决定了该国在产业链及国际

贸易中的“决定权”和“话语权”。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微笑曲线”,他指出,价值附加值最高的是处在曲线两端的研发和市场,没有研发的单纯代工,只能赚取一些辛苦钱;而没有市场消费,产业链前的所有环节和努力都白费。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驱使全球企业向此集聚,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提高技术含量,从而推动国际产业链赋能升级。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链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服务、资本、知识、生产要素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市场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链互相作用,国际产业链始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部分,产业链不断升级才促使经济全球化保持活力和生机。

(1)发达经济体推行产业“回流”

国际产业链是一个描述全球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的动态概念。长期以来,“发达经济体始终占据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但正面临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尤其在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发达经济体开始意识到,不能一味地把制造业等产业转移海外,制造业不仅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为稳定经济提供了保证,更能让它们在国际产业链中持续保持主导地位,不至于淘汰出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新经济战略”,即要回归实体经济,经济增长转向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例如,“美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科技的动高附加值制造业;应该重点发展超低碳汽车、生命科学医药以及尖端制造业;法国政府建立战略投资基金,用于发展能源、汽车、航空等战略性产业”。这些举措提高了发达经济体的强链韧性,帮助其更好地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

(2)“一带一路”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国际产业链地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新兴经济体看到了国际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空间,它们积极探索应对发达经济体发起的贸易挑战,通过学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式,努力向产业链上游迈进。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区域内新兴经济体深入融入全球化,既加强了与发达国家在锻造产业链中的联系,也为提升沿线新兴经济体的国际产业链地位提供了重要平台、创造了宝贵机会。一方面,沿线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该战略带来的大平台,学习引进前沿技术,培育储备创新人才,帮助国内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合作,将优势产业布局到海外,深耕细作,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发展援助与直接投资和贸易手段的结合来升华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牢固的区域价值链”,从而增强区域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中国“智造”让国际产业链“不断链”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大国。稳定的中国经济推动国际产业链健康运行,尤其在危机面前,成熟完备的中国“智造”提升了国际产业链的抗压韧性,增强了国际产业链“不断链”的信心和能力。

(1)中国经济推动国际产业链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稳步增长的中国经济态势推动对外贸易良性发展,由中低端产品出口过渡到以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为主,如高铁、核电等大型成套设备。尽管发达国家牢牢把控着国际产业链的高端核心技术,但是,近年来中国在创新技术领域、顶层制度等方面逐步占据主动地位。中国不仅大力提升在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上的竞争优势,同时注重培养高度创新化、深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和平台,不断推动国际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2)中国“修炼内功”增强国际产业链应对疫情能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在制造业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国家,遭遇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它们的产业暂缓了,这对国际产业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国际产业链面临巨大的断链风险。而目前,中国国内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复工复产率达到90%以上。在抓紧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正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利用国际产业链重组契机,培育新生态新产业,努力“修炼内功”,精准施策。作为国际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中国产业的有序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际产业链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增强了国际产业链应对疫情的能力。

二、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现状及问题

目前世界处于大变局新阶段,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种新风险新危机频发。面对新形势,国际产业链合作也显现出新特点新模式。“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习近平主席以气势磅礴的江河为喻,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下,当前国际产业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融合局面。各国紧密合作、协作共赢,加强国际产业链合作,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向前迈进。

1.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现状

国际产业链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上一轮经济全球化实践来看,正是由于发达国家非核心业务外包形成产业转移,构建了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又由于这些被转移产业与接受过生产条件结合,催生了不断深化细化的国际分工。”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有增无减,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挑战,闭门造车、制造壁垒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国际范围通力合作,才能共同迎接新一轮全球化的带来。这一年,基于国际产业链合作的国际产业政策调整、区域利益分配协调等关系更加紧密。

(1)“小而精”成为国际产业链合作亮点

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小而精”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为亮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速45%,远超全球市场规模增速水平。中国产业信息网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世界人工智能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68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2%。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也将在2020年达到71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4.5%。中小型创新科技公司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体,“麻雀虽小”却影响着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主要脉动。跟以往的国际产业链合作不同,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中表现积极的更倾向于社会分工细化后涌现的各类专业领域“独角兽”,它们部分取代了全球500强企业在产业合作中的地位。如快艇相对于巨轮,拥有创新技术的中小型企业比传统的大型跨国企业拥有更具竞争力的技术、进入全球市场的更强驱动力和跟随产业转型更快的反应能力。斯密杨格定理指出,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深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对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持续投入,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更加优质的配套产品和服务,成为国际产业链合作中的“隐形冠军”。

(2)区域性全产业链是国际产业链合作主要表现形式

新技术革命推动国际产业链重塑,区域性全产业链成为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出现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国家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中,并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何种地位。随着远程办公、人工智能、定制化服务等新兴生活方式出现,企业不再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要素来考虑全球布局,而是综合考量区域内的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素质、交通网络发达程度等。“中国-中亚”产业集群通过协同区域性资源优势,打造全产业链,不断推动国家间的经济活动,并且通过合理的机制不断地将产业合作和产业链协同转化为综合国力,实现产业集群,实现生产力的提升。而“一带一路”自共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在持续扩大,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高出我国外贸增速9.6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1.4%,比重超过3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主要是机电产品,占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53.2%。国际产业链合作出现定制化、小规模的特点,显示出国际产业链合作向着高端化、区域化迈进。

2.制约国际产业链合作的瓶颈

随着国际产业链合作的深化,各国产业链合作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下,国际产业链合作产生微妙的反应。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已跟不上历史前进的步伐。世界各国及各地区,都在争先恐后地涌入新一轮国际产业链合作中,期望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各国自身利益的人才抢夺、贸易壁垒等成为影响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1)人才链无法匹配相应的产业链

国家发展的核心是科技,而科技发展的核心则在于创新人才,人才资源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面对急速变幻的国际产业环境,国际产业链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各国及各地区都希冀在新的产业链合作中处于优势地位。产业链合作也是个博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拼人才。习主席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纵观全球,人才资资源呈现绝对的两极化状态,著名高校、顶尖科学家、科技研发人员等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持续爬坡的新兴经济体受到人才的制约,人才链落后于产业链的发展,在国际产业链合作中表现出明显劣势。

(2)“垄断”式国际规则体系带来产业链合作的“不对等”

尽管发展中国家人口占据了世界人口的80%,市场潜力大、消费能力强、能源资源多,在目前国际产业链合作中表现出“黑马”般的势头,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在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并没有拥有相对等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贸易规则,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发展,企业“走出去”难、被动接受的国际市场价格高,让国际产业链合作“难平等”。

(3)贸易壁垒给国际产业链合作设置新门槛

出于对本国或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各国会使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进行不合理的干预。这种壁垒短期内可能会给该国或地区带来积极效应,但长期而言不但不会利于该国或地区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国际产业链的正常合作,造成恶性竞争。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方在经贸、科技等诸多领域接连设置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对中国设限打压。然而,对于产业链合作紧密的中美双方企业,贸易摩擦带来是“一损俱损”。设置贸易壁垒是逆潮流而行,直接影响了产业链的信息交换,降低了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影响国际产业链的稳健发展。

(4)盲目追求产业合作导致“泛产业链化”

国际产业链合作过程中,常会出现产业发展盲目向经济战略看齐的问题。一些国家或地区没有对产业进行细化,一味地追求项目引进,以达到经济指标,最后导致“泛产业链化”,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链竞争力弱,加剧了各区域间的盲目竞争。“什么热门做什么”,近来生物医药指数持续上涨,有些国家或地区不顾没有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的现实,盲目开辟生物医药园区、引进生物医药项目、建设标准厂房等,不仅没起到拉动经济之效,还造成资源浪费。

3.国际产业链或被新冠肺炎疫情冲断

2019年末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讨论。无论疫情的中心在亚洲亦或是转移到了欧美,都给区域经济带来了负增长趋势,这种影响将至少持续到2020年的的第二季度,给全球进出口贸易带来巨大阴影,严重影响了国际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国际产业链面临“断链”危机。

(1)第一阶段:中国短暂停摆,供给端“断链”

2019年末开始,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在国际生产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亚洲供应链的核心枢纽。钢材、电子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产业链,中国出口的中间品就占据着全产业链上近30%的中间品。中国逐渐替代了日本成为亚洲和全球产业链的中心,疫情的出现,让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出现延误,导致下游生产商也不得不停产。

东风、菲亚特等汽车厂商产能下降,新款iPhone也将推迟上市时间。中国的“停摆”影响着世界的正常运转,实体产业链出现“断链”危机。

在这一阶段,疫情汽车和手机等实体产业链受到冲击,因中国焊接钢管等材料的减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第二阶段:疫情持续扩散,需求端“缩水”

(3)第三阶段:后疫情时代“去中国化”趋势明显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产业一条龙。“全球工厂”已然成为一种疫情后的新趋势新动态。后疫情时代,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在遭遇“去中国化”的产业趋势不可回避。大国大担当,在世界经济“回流”中,体现了大国精神。有些国家民粹主义思想泛滥,把资本外溢当成是一种“跳板”,借助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廉价劳力,索取丰厚回报。如今,疫情灾害下,却又纠结于经济回笼节奏缓、速度慢、效益低,干脆“过河拆桥”,把回流资本和产业“转回”当成是一棵“救命稻草”。疫情时,可以看出人心;疫情后,可以照射人类。产业转移,既有经济基础的核心考量,又有社会发展的现实考量。国际贸易关系,不仅仅是产业关系,而且还有承重能力关系。产业“去中国化”,对中国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但是,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科技化推动,反而起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贡献。

三、国际产业链合作的新思路

国际产业链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基于此的国际产业链合作则更要“适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变革相互作用,加速了国际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格局重塑。中国政府强调,“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抓住历史机遇,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牢牢把握主动权,推动国际产业链合作再上新高度。

1.完善国际产业链合作的重要举措

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更好地促进国际产业链合作的优化和持续、拓展合作的新领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针对当前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出现的制约因素,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打造人才“蓄水池”,搭建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为国际产业链合作带来新动力,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的协同创新,打造具有研发实力的人才“蓄水池”,搭建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全力保障产业链的完整性。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加大力度培养科技型人才,加快步伐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鼓励各类大学办出特色、分类发展。打造人才“蓄水池”,围绕产业链,构建完整的人才链。同时,必须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牛鼻子”,搭建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发达国家依靠在前沿产业的技术优势,牵制国际产业链合作。只有加快国际科技基础研究合作,加大对新材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卡脖子”领域的资金投入和重点支持,充分利用各国或区域技术优势,提高创新开发、成果落地等能力,壮大新经济、培养新动能。

(2)提升国际“话语权”,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在国际全产业链的框架下展开价值交流,求同存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观下,讲自己的“故事”。推动区域组织内各国或地区大宗期货现货交易平台合作,加快建设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提高国际定价话语权。鼓励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标准执行,提高行业地位、获取发声渠道,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去。

(3)打破贸易“保护伞”,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贸易壁垒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成本,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卫生危机突发时期,医疗产业链进出口受限,直接关系着公众的生命安全。从全球角度看,消除全球贸易壁垒,打破这把贸易的“保护伞”,势在必行。国际产业链环环相扣,区域合作有利于区域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各区域间应该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合作,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减少行政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产业分工和布局的合理性,也给全球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天地。

(4)利用自身“加速带”,增强产业集聚“磁性”

紧抓产业发展,政策要一以贯之、因势利导。必须结合各国或地区优势,立足实际、做优产业,打造各国自身“加速带”,围绕产业核心技术,形成“强力磁场”,加快产业合理化集聚。根据特色资源和自身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布局和规划,完善相关信息链和物流链,建设多维度基础网络,保障产业链的抗压性。及时“腾笼换鸟”,在帮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揠苗助长”去发展违背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推动产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产业链合作新特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取得有效控制,但其他国家抗疫形势并不明朗,全球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国际产业链对全球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疫情对国际产业链造成不可逆的冲击,进而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因此,增强产业链“韧性”和保障产业链完整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务,继续强化国际产业链合作是必然趋势。

(1)以国际产业园为依托,增强产业链内各企业“反弹力”

疫情严重干扰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受阻、上下游企业停滞,让全球产业链上的各环节迫切寻找新突破。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人员流动的成本大大高于货物流动的成本。国际产业园能够形成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利用区域政策、劳动力资源等园区优势,减少跨国人员流动成本,提高园区内企业“反弹力”,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成为区域提升发展的新高地。因此,一方面要充分给国际产业园赋能,通过资金、资源、政策的倾斜,让园区拥有更大的承载力和影响力,抓住产业转移新局势,吸纳一流优质产业链各端企业入驻;另一方面要依托关键基础资源建设国际产业园,关注和利用产业痛点,开辟新经济新科技国际产业园,发挥支撑性产业链的价值和作用。

(2)以前沿科技为抓手,建立信息共享的“云”产业链

疫情让世界各国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的合理性,面对疫情这个共同的危机,各国企业只有积极加强合作,提升技术手段,打造信息顺畅共享的“云”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带来的损伤。信息孤岛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形势的发展,把数据锁起来,上下游伙伴的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只会造成“闭门造车”的被动局面。利用创新技术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在疫情之下,倒逼产业链迅速升级,在实体产业链各环节搭建信息“云”平台,将这些平台通过科技串起来,形成一条“云”产业链。对产业链有益的信息在这里进行共享、传递和交换,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反应速度。

(3)以智慧医疗为契机,开辟国际产业链合作新业态

全球公共卫生的短板在此次疫情中暴露无遗,人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生命健康问题是最大的事情,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社会医疗体系的保障。疫情防控阶段,智慧医疗被重新赋予早该有的关注,大数据预判、数字诊疗、资源调度等上下游产业能效,迅速运转,得到了最大力度的释放和发挥。要以此为契机,寻找和开辟在疫情期间出现的新业态,如智能家居环境下的居家健身、零接触式金融、直播带货等产业模式,抓住危机下的机会空间,进行资源重组和产业链构建,创造健康持续的产业链增长点。

(4)以产业转移为起点,重构国际制造业兴起新特点

疫情下,国际经济出现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欧美国家以高科技为起点,推动产业经济重构重生。为了加强疫情防控,要应对产业经济风险,应对国际经济回旋,加强国际合作就更有现实意义。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很多欧美国家准备重新恢复制造业,为疫情防护夯实智慧科技基础。日美等许多国家在应对疫情防控中,医药保健防护产品需求量增大,外援力量正在分散的情况下,各国采取科学应对决策,用足各自产业的策略,把握新时机,催生新商机,从制造业大国撤回各自的国家。

3.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国际产业链合作新机遇

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都遭到冲击甚至是破坏,疫情给经济发展的滞重挑战,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考与新探求。我们既要积极抗疫,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与世界共享,尽快遏制全球疫情的发展,也要看到疫情所导致的产业链重构在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展现的新机遇。中国正积极应对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复市,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序恢复和稳步前进,在重构国际产业链、促进产业合作、恢复世界经济秩序上体现大国担当。

(1)打开产业布局的新篇章,以迅雷之速应对发展挑战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的窗口城市,疫情防控科学高效,对应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可预高度。在疫情冲击下,上海港不仅没有收起“闸门”,而且还在稳中求进,扬帆前行。据《解放日报》报道,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330.3万标准箱,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不仅海港不停运,而且在陆地产业上,上海市加强疫情下的产业集结,形成产业联动、企业互动、发展制动的产业布局。打造以金桥5G产业生态园为首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园区,是上海市应对疫情形势下,迅雷之速谱写的产业发展新篇章,为挑战经济下行,注入了发展新动能。挑战没有极限,却有底线,疫情下及时跟进,迅速布局,是对政府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2)顺应疫情改变的新风险,以科学之基抢抓发展机遇

疫情风险,给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动向、效应等都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要学会在疫情中让产业链不断链,要以科学之基,顺应新风险,抢抓新机遇。对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关系紧密的商品,比如,口罩、呼吸机、抗生素、原料药等可能会“去全球化”。中国经济向好面没有改变,要保持“抢时”的态势,科学立项,开发顺应疫情下的新产品,形成新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向前发展。“疫情最困难的时间3-5个月就会过去,但疫情带来的恐惧会改变人对于未来的想法——自保大于经济,逆全球化可能加速。”“政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如何保持中国产业链的完备性,如何顺应全球产业链的集聚化趋势等问题。”[i]谁抢先,谁得益。疫情下发展仍是人类的共同主题,让供给侧改革给产能发展夯实新基础。

(3)培育经济增长的新链条,以融合之势平衡发展战略

疫情下,经济持续向好,不代表陈旧牢靠,要有培育经济增长新链条的自信和企业发展的新目标。“产业+服务”新链条产生的蝴蝶效应,也是融合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中国经济增速受到疫情冲击,却没有动摇增长信心,很大程度就是新链条在蓄力在发力在引力。产业链现代化,是世界经济链的一个核心基础。统筹优先,协调优势,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链条的一个新考量。大健康产业或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以这次疫情应对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引导企业加大对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的生产销售。”大健康产业,大差异发展,大挑战应对,将是疫情下催生新经济增长的总体“路线图”和战略“时间表”。

(4)伸长世界合作的新触角,以创新之力描画发展蓝图

世界合作抗疫,是当前也是今后一种最可有用的智慧。疫情下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为防止世界经济衰退,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成了一种共识。疫情虽然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了全面冲击,但是,各国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的需求更加迫切。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强调:“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各国货币汇率基本稳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的力度没有改变。疫情下一些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接触消费、网上旅游、视频保健等新型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表明创新才有力量、才有未来。数字化经济、脑袋经济、耳朵经济,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设施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执笔:许正林 黄泠莅)


参考文献

[1] 王子先,邓娜.全球第三方供应链革命和中国的实践[J].全球化,2013(10):85-96+128-129.

[1] 李宛聪.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科学发展,2018,121(12):25-31.

[1] 陈立敏,吴方.把握全球产业链发展新趋势[N].人民日报,2017-04-14(08).

[1] 赵晋平:抓住机遇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J].理论导报,2015(09):26-27.

[1] 胡乐明,种项戎.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19-10-31(15).

[1] 宋寒业.千亿市场待开启 民企抢占人工智能新高地[N].中华工商时报.2020-04-07(04).

[1] 陈洪玮,赵乔.“中国-中亚”产业集群与国际产业链协同机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6(38):66.

[1] 摘自《全国政协常委葛红林:警惕疫后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新院村的 ...

  • 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岭东分局:调 ...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