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王朝柱创作《辛亥革命》“写花了一头黑发”

2011-11-08 15:15:58 中国新闻网

   “做了7年的准备”、“写花了一头黑发,写掉了一腔的白牙”、“甚至因感觉到历史细节和线索难于捕捉而痛哭”……在近日举办的某电影剧本研讨会上,评论家仲呈祥讲述了著名编剧王朝柱创作《辛亥革命》的经历。一系列蒙太奇式的细节,像久远的记忆再度归来,诠释了深度体验、深度创作的真诚与感人,锋芒直指当下的某些浮躁创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创作惊人“神速”。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国内电视剧生产已达1.5万集,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2万集,即每天超过60集、时长超过2700分钟。一个足以让人亢奋的数据,但在数量的背后,毋庸讳言一些作品也存在着种种症候:历史剧漏洞百出,家庭伦理剧充斥无休止的争吵,偶像剧、爱情剧唯“情”至上,毫无生活可言。只有20%的播出率,再次向此类创作敲响了警钟。虽非主流,却不容忽视。为何?于产业则浪费资源,摧毁规范,阻碍成熟;于文艺则扰乱思想,混淆真实,培育浮躁,钝化审美,对现实视而不见。

   曾几何时,“创作”让我们敬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柳青为写《创业史》蹲点农村,路遥为《平凡的世界》深入煤矿。一盏灯,一扇窗,一城灯火,一个带有经典性的文化耕耘场景,那种“甘守寂寞”“坚信大道如砥”的情怀让人感动。实际上,它也承载、构筑并维系了人们对文化的普遍信念。也正因这种信念,我们能够抚平伤痛,在生活与历史的沧桑面容上看到真善美,正面价值得以张扬,文化得以延续。

   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场景正被各种乱象消解。一个宾馆,一帮创作团队,烟雾缭绕,彻夜长聊。戏不够,情来凑;忙不够,找“枪手”;聊出来的人物,凑出来的情节,对白更是严重注水。很难想象,目前国内的许多影视剧本就这样匆匆出炉。当“写手”和“枪手”替代了对创作的敬畏与坚守,文化担当被放弃或驱离;作坊式的剧本流水作业,分包、代工、粗制滥造,正把严肃的创作变成一场众声喧哗的工业化闹剧。没有了深度体验,深度创作也被自动放逐。更坏的是,它在制造审美疲劳的同时,也肆意开发污染环境般淹没、减损了文化的吸引力。

   在资本的裹挟之下,有的创作越来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有的创作者更养成了“游资性格”,丧失了脊梁,放弃了立场,封闭了个性,消耗了才华,最终沦为资本的奴隶。殊不知,资本有其选择性,文化却始终延续。退而言之,倘若作品不再感人,产业乱象丛生,寄生资本的浮躁创作也必不久矣。由此看来,回归生活、重接地气不仅是作品“行之久远”之必然,同时更是对产业环境、文化持续发展之拯救。

   “做了7年的准备”、“写花了一头黑发,写掉了一腔的白牙”的创作让人感动。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文化的敬畏。它不仅是对生活、对历史之尊重,对创作者来说,它还是一种情怀。惟其有了情怀,方能有所担当,方能淡泊沉心、埋首深潜,方能深入到生活最动人的细部,去体验历史之现场、触摸人文之脉动;然后对生活有感触、对社会有洞见,发硎见锋,神思韵流,创作出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情感的持续在场,造就了作品的真挚感人。某种意义上,王朝柱创作《辛亥革命》的经历,恰指出了浮躁氛围下创作的一条自救之路。

   幸运的是,这样的深入体验、深度创作正被一些有良知、有担当的创作者所践行。最近诞生的长篇纪实小说《新生代农民工》,倾注了作家黄传会21年的漫长坚守,让被某些创作无视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全面、生动地呈现于世人面前。这无疑给那些以各种借口推卸责任的创作以重重一击,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坚定了对“创作”一词的信念。作者:关戈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