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赋能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永生
□ 本报记者 李 辉
“创新赢得先机,质量赢得未来。如今,安徽质量强省建设如火如荼,创新发展中的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实现能级跃升,质量赋能推动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永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全链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促进区域质量协同提升,质量变革创新动能强劲,在一条条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我们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启动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省建设,发布‘一带一路’国际联盟标准27项,研制量子通信领域国际标准两项,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两项、国家标准32项,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高分通过验收,首个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启动建设,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得国家批复,国家公共安全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获批成立。”韩永生说。
拥抱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安徽充分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中的推动作用,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重点产业存在的质量短板,部署相关领域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活动,破解一批质量技术瓶颈,发布一批质量攻关典型案例成果。扎实开展安徽省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培育一批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坚持以质取胜,提高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打造更多“皖美品牌”、中国精品。
作为全国的创新型省份之一,安徽在产业建圈强链中如何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作用?韩永生的答案是,积极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和新型储能、量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开展质量强链工作。推进新兴产业标准和未来产业标准稳链,实施一批新兴产业标准稳链项目。聚焦新兴产业,攻关制定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着力健全与产业链相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积极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安徽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作用,建设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工程。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通用人工智能应用、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聚变能源等标准研究;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量子测量企业的沟通合作,实施“量子度量衡计划”,加快建设量子计量科普创新基地。建设碳计量标准,开展关键共性、产品碳足迹计量技术研究,筹建碳计量中心、国家机器人及智能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充换电设施)等。
通过一批高水平检验检测机构的能级提升,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坚持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建设为引领,通过内育、外引、转化等路径,推进认证和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发展、做优做强。引进建设整车检测机构,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机床)建设。优化认证检测技术服务供给,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为建立产业生态圈、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提供质量要素支持。
关于促进质量提升协同联动,韩永生认为,要坚持全域提升与重点突破并重,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探索创建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创建一批质量强县和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动不同类型县区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产业向“新”,发展向“上”,质量更“优”。“安徽将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领,聚焦安徽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扎实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质量支撑,让奋进的安徽创新活力更强,质量成色更足。”韩永生坚定地说。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市场监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