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2024年全国两会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贾少谦建议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速跑”“接力干”

2024-03-06 11:23:30 中国质量报

全国人大代表贾少谦建议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速跑”“接力干”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让创新的种子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足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

“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贾少谦表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海信通过“技术孵化产业”模式,成功孵化出激光显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新质生产力产业。而这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产业,通常需要10年之久。

记者了解到,在新型显示领域,激光显示产业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海信自2007年布局激光电视,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创新高地。经过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于2014年发布了全球第一台100英寸超短焦激光电视。如今,激光显示在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了200多家企业,在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在光源设计、光机模组、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到了全球技术引领,激光显示在全球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一场‘加速跑’,又是政产学研用各环节深度融合的‘接力赛’。”贾少谦表示,激光显示正历经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跨越的关键期,亟须更大力度的创新资源整合、更高水平的产业升级、更深层次的产学研协同,把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贾少谦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设立激光显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急需目标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更有力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提案议案追踪】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第32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上海 ...

  • 重庆江北:校园食堂现场抽样

  • 江西省万载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 ...

  • 重庆市九龙坡区真抓实干奋力交出全域 ...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药品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