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冯兴亚建议
探索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链融合路径
□ 本报记者 岳 倩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节能汽车发展、车规级芯片产业链发展以及汽车出口等具体内容,带来5项建议及1份关于智能驾驶法规标准制定的议案,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汽车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冯兴亚认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应该多链路推进。电动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关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进程。然而,目前动力电池现行标准仍存在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产业链协同困难、资源浪费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为此,他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建议。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迅速发展,但这些发电方式存在强随机性和波动性,传统电力系统的调节模式难以应对。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电力供需两端难度叠加。而电动汽车可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与电网融合互动,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响应快的分布式储能,为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双向互动,冯兴亚提出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建议。
冯兴亚认为,节能车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相当一段时期内,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市场的主流。此外,对国家整体能源战略而言,汽车产业过渡阶段过于依赖单一能源路线存在风险。节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是一个既能稳住汽车产业基盘、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又有助于“双碳”目标达成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选择。为此,冯兴亚建议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汽车行业关键技术领域芯片产业仍存在“卡脖子”难题,已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少课题亟待攻克。去年,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首次参会的冯兴亚就提出了要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等建议。今年全国两会,针对国产汽车芯片设计技术有短板、核心制造整体落后、芯片应用覆盖面不足且生态不健全等问题,他又提出了攻克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强化车端应用及完善应用配套等建议。
此外,伴随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国汽车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并积极走向海外市场,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由于海外品牌加速跟进、营商环境复杂,汽车出口仍面临巨大压力。对此,冯兴亚提出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资讯及运力建设等建议。
围绕智能化这一汽车行业下半场变革的焦点,今年,冯兴亚还提交了关于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议案,建议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首先实现智能驾驶法律层面依据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提案议案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