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所有人 保健食品“套路多”,提醒家中老人谨慎提防

2022-06-15 17:59: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免费听养生课”“免费体验按摩”“登记信息就送鸡蛋”……养老诈骗套路多,它们披着各种光鲜的外衣,把贪婪的魔爪伸向长者。浙江省宁海县市场监管局提醒您,这些都是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为牟取非法利益设置的消费陷阱。快来看看这些常见的骗局吧。

养生讲座当铺垫

一些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免费体验藏猫腻

一些商家打着所谓的“专家”名号进行“义诊”活动,通过免费讲课、免费体检等,假称老年人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最后推销保健品,骗取老年人钱财。 

亲情拉拢为牟利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商家则雇佣人员,通过嘘寒问暖、上门陪伴等亲情服务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 

试吃试用套住你

针对老年人比较节俭的特点,一些商家会采用试吃试用的方法。在试吃的过程中,会有专人跟踪问访,不停地给老年人“洗脑”,面对态度诚恳的小伙子小姑娘,掏钱购买水到渠成。 

科技幌子难分辨

保健品销售展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行,老人入场后将接受“名医”讲课“洗脑”。讲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时髦概念。用“科技牌”推销保健食品。 

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层出不穷,老人防骗意识薄弱,骗子巧舌如簧致使很多老人上当。小编在此提醒:

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保健食品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引发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作用与功效,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老年人购买养生保健类服务和保健品时,最好征询家人意见,选择正规商家,避免一次性购买太多项目或支付大额费用,做到按需购买、理性消费。不良商家通常采取打亲情牌、健康牌、礼品牌等手段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养生项目,老年人要加强警戒和防备,增强辨识能力,先确认商家及产品的资质信息,不要光顾无证无照的经营场所。 

提防虚假宣传用语

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提防迅速起效、治疗多种疾病、纯天然成分、最新技术等虚假宣传用语。一些非法保健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

妥善保存购物凭证

在购买保健品后,老年人要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宣传单等凭证,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协议、发票等作为维权证据。发生消费纠纷时,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拨打12345投诉。 

日前,宁海县市场监管局已启动为期6个月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着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如有涉老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健康理疗等领域的涉诈线索,欢迎拨打12345电话投诉举报。(来源:宁海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中国“最北自贸区”——中国(黑龙 ...

  • 甘肃省礼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化妆品 ...

  • 河北省高碑店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假保 ...

  • 江苏连云港市众多快递企业备战“6· ...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尔道嘎国家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