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绿生“金”“颜”“值”同升
——山西永济市沃纳有机冬枣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纪实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近日,记者跟随“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来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黄营村的沃纳有机冬枣家庭农场(以下简称“沃纳农场”)。放眼望去,希望的田野上,近30公顷“太秋”甜柿整齐列队,翠绿的小柿子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农场去年引进了新品种‘太秋’甜柿,它有淡淡的柠檬味,还兼具苹果的酥脆、香梨的水分、哈密瓜的香甜等特点,是柿中上品。”走在田间地头,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沃纳农场总经理张文革一边介绍,一边拉过一支挂果的树枝让记者观察。“再过两年到了盛果期,每公顷产量预计达3.8万公斤至6万公斤,每公顷收入预计75万元至12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张文革是70后,早年从事过家电行业、酒店业等,2016年回乡创业投身高标准农业建设,种植品质冬枣、“太秋”甜柿至今。他以“充分挖掘盐碱地潜力、发展高标准水果种植”为切入点,带头发展现代农业,围绕“科技化引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新思路,帮助当地群众科学调产,发展经济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重效益更重情怀,敢担当亦善作为”的理念。
“家人几乎清一色反对,但我还是坚持回来……”聊起过往,张文革清晰记得,2012年,在一次返乡探亲途中,他看到村民在田间地头一筐筐倾倒采收的冬枣,很是不解。彼时的他在外经营数家酒店,了解冬枣每公斤售价在40元以上。经询问得知,原来是收购商嫌农户种植的冬枣品质不够好,未达到收购标准,农户无奈,只得全部扔掉。看到这一幕,张文革心疼不已,他决定回乡搞高标准冬枣种植。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张文革发现,无论从地势、土壤、气温、降水等环境,还是从灌溉、运输等条件,永济市开张镇非常适合冬枣种植,农民所欠缺的只是种植技术和追求高品质的意识。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张文革觉得发展冬枣很有前途。他说干就干,于2016年建起沃纳农场。农场建立之初,他就明确品牌定位——发展高品质有机冬枣,抢占生鲜高端市场。
张文革说,农场建设初期,他通过封闭地块、用自备井水灌溉的方式隔绝污染源,并选择用羊、牛、兔等食草类动物粪便作有机肥,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为提高冬枣品质打下基础。
“冬枣品质,糖度为王。纯绿色有机的生长环境,使成熟期的冬枣糖度达33%以上,超过市场高品质冬枣约10个百分点。沃纳冬枣皮薄肉厚,好多客商都愿意高价收购,沃纳冬枣的牌子渐渐打响。”张文革介绍,2017年,沃纳冬枣一上市就受到市场欢迎,尤其被江浙沪等地客户认可。随着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沃纳冬枣的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摆上家乐福、河马、百果园等高端水果超市的货架,并成为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直供基地。沃纳冬枣还名声在外,出口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阿联酋等国家。2020年7月,沃纳冬枣再拓出口“朋友圈”,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雨,将农场70%的冬枣树淹死,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张文革忍痛将冬枣树全部拔除,开启新一轮高品质水果品种的选择。经过多次考察,他选择了种植新兴水果——“太秋”甜柿。经试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作为山西省人大代表,张文革始终心系家乡果农,他专门预留0.3公顷育苗基地,将果树苗价格“打下来”,为愿意种植的果农低价提供果苗。2022年,沃纳农场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张文革最朴素的信念,也是他回乡创业的初心。近年来,他推动成立枣业协会,向开张镇枣农提供管理技术共享、品牌共享、销售渠道共享“三共享”。在沃纳农场带动下,开张镇的冬枣统一土肥水管理、统一树体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管理、统一花果管理,实现果品标准化生产。为更好打开市场,提升知名度,开张镇冬枣还打造了“君枣”“枣晚遇见你”等系列知名品牌。目前,依托沃纳农场,当地创建了一批优质冬枣示范园和合作社,“永济冬枣核心区”高品质冬枣面积超330公顷,冬枣等果树真正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