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 永 记者 江 岱)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同安区人民法院、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同安区司法局、厦门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和组织联合举行消费环境协同治理合作签约暨“消费环境协同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治理中心”)揭牌仪式。
据了解,此次同安区多部门合作,旨在高效衔接“行政+司法+社会治理力量”,通过加强源头预防减量、中端溯源化解治理、后端合规修复,推进构建大消保、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消费环境治理全资源整合、消费领域全覆盖调解、消费投诉全链条减量增效。
治理中心以行政调解、司法裁判两支队伍为主体,借助检验检测、鉴定机构及行业协会专家、律师等多元化专业技术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调解资源,并通过司法确认保障调解效力,构建起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一体化运作、多元化解纷机制。
该机制充分结合当前消费纠纷特点,在制度上实现4个创新:一是专业技术支撑提升调解公信力。首次引入检验检测、鉴定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律师以及公证等多元化专业力量,建立由5家技术机构的2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根据消费纠纷涉及的领域,邀请相应专家参与调解,必要时启动检验检测和司法鉴定,增强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构建在线远程调解调处新模式。针对异地消费纠纷调处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创新利用法院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实现异地纠纷在线调解、调解效果在线评估、司法确认线上申请、相关文书线上送达等功能。特别是针对涉旅纠纷,可实现异地远程调解,破解游客离厦调解难的窘境。三是为诉讼结果评估提供法律评判支撑。由法院对个案消费纠纷的诉讼结果进行预评估,为消费者释法明义,为调解提供法律评判支撑。同时,通过提示诉讼风险,降低诉讼期望值,有利于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四是联合调解提高调解成功率。针对责任分担难确定、鉴定方式有争议等复杂消费纠纷,邀请法官、人民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公证机构人员参与,通过组建纠纷调解团队,提高复杂纠纷调解成功率。不仅如此,各方还将借助治理中心,探索职业索赔共治机制以及做大做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
据悉,自2023年8月起,同安区相关部门依托治理中心已开展多轮协作实践,通过运用联合调解、法官现场释法明理、诉讼结果预评估等创新举措,成功化解“健身馆预付式消费纠纷”“房地产涉嫌虚假宣传”“集成灶安装爆炸纠纷”“车位买卖纠纷”等多起涉众、复杂消费纠纷,累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通过治理中心调处的消费纠纷无论是在程序、时限,还是成效上都优于传统模式的行政调解,真正实现以最小的代价、用最短的时间化解消费纠纷。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