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广西北海市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守正创新、破立并举,成立北海市知识产权和质量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发力点,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广西营商环境评估中获“五连冠”。2022年,北海市知识产权和质量服务中心被共青团北海市委员会、北海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授予“2022年度北海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20年至2022年,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北海分中心连续三年荣获“广西维权援助先进集体”称号。
打造“新引擎”,促知识产权提质增效
夯实服务根基。于2020年成立北海市知识产权和质量服务中心,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8人。成立至今,该中心先后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宁代办处北海工作站、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北海分中心、企业品牌国际运用和管理人才培训(北海)基地、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分别制定相应工作规章制度,形成集商标、品牌、专利、维权援助、质量服务的全方位、多功能五位一体化运作服务平台,为企业与群众提供商标业务申请,专利业务咨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知识普及等便利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作用,在全市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7家,形成快速受理、快速审理、快速回应的闭环工作模式,维权援助水平排名广西前列。
构建“新支撑”,促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打造窗口品牌。以党建引领窗口建设,推行“党建+窗口”服务模式,在商标一窗通办的基础上,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亮明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专注、热情、高效、便捷”的窗口品牌,实现窗口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服务优质化,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成立服务队。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活力向乡村延伸,组建专业帮扶队伍,主动上门,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面对面座谈,加强知识产权科普和政策宣传,免费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经营主体注册商标、培育品牌,实现全市“一村一品”全覆盖目标,目前已免费为79个脱贫村培育商标143件。另一方面围绕极具北海地方特色的食品、珍珠、旅游产业,主动为企业提供商标查询、设计、注册申请等服务,指导本土多家企业成功申报“合浦南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助力600多种商品成功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有效促进地方特色品牌建设。建立专家库。组织14名涵盖商标和专利业务调解专家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率先在广西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从司法、高校、律师等领域聘用17名知识产权智库专家,为企业“问诊把脉”,已先后为100多家涉外企业解决痛点、难点。
激发“新活力”,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多方联动。推动“政企银保服”联动,聚焦“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题,开展“入园惠企”“知识产权服务直通车”等活动,为企业与银行牵线搭桥,现已帮助近6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权融资5.35亿元。畅通供需渠道。搭建校企沟通平台,组织企业与北海职业学院等高校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提高专利转化效率,推动高校、政府、企业的创新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高质量知识产权供给服务满足创新主体知识产权需求。保障合法权益。通过开展商标代理机构专项整治、举办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培训班等举措,提醒北海市知名度较高的经营主体注重商标被恶意抢注的风险,引导商标申请人树立“按需申请、真实使用、合理保护”的商标注册意识,有效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北海“商标恶意抢注案”“一种多功能课桌专利侵权案”在广西相关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广西北海市市场监管局 谢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