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范例 改革样本
——普陀“驻点式”服务入选上海知产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 本报记者 霍一夫
日前,上海市普陀区首设专业知识产权所,以“驻点式”服务打造知识产权高地的做法,入选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组织开展的“2022年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为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典型创新范例和改革样本。
据介绍,普陀区在知识产权工作领域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中以(上海)创新园设立上海市首个专业知识产权所,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立足园区、面向全区,全方位、零距离,将中以两国着力合作的国家级科创园区打造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并辐射普陀全区。
记者注意到,“驻点式”服务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专业知识产权所配备专业队伍,与园区建立无边界、无时限沟通和月度例会制度,帮助其制定实施专项扶持政策。结合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等载体,共同促进服务资源集聚,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二是“一体化”服务凸显精准性。外部技术支撑与内部政策导向形成合力,与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平台等优质服务机构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知识产权全流程嵌入服务与跟踪指导;探索建立高价值专利育成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孵化、培育和转化。三是“国际化”服务优势特色明显。普陀区深入发挥“双向技术转移+联合创新研发+创业企业孵化”模式价值,在上海市率先搭建“专利超市”,指导螳螂慧视8件专利跨境转移转化,指导芯龙光电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届“WIPO全球奖”,协助中国建材完成全国首单跨境专利许可收益质押融资,查办侵犯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标志“冰墩墩”专用权系列案,获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
普陀区以“驻点式”服务打造知识产权高地的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助于以点带面,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强企;建立健全政府活动宣传与国际文化交流相互促进的知识产权传播大矩阵,有助于推动知识产权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同时,也为促进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积累经验。
此外,该模式使普陀区知识产权工作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使企业更好地用到、用上、用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驻点式”服务集聚知识产权咨询、交易、调解、巡回审判等多项职能,在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事务一站式服务的同时,彰显我国知识产权“大保护”的大局意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