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处着眼 在“防”上用功
江苏省特防中心出实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 张素芳 张吉祥
今年以来,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江苏省特防中心”)深入安全带、安全帽、防护服、口罩、绳索等行业50多家专业生产企业,摸清其生产基本情况,收集问题建议,征询疑点难点,拿出实招,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有力提升特防产品质量。
该中心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9家口罩生产企业、4家防护服生产企业、3家安全带企业、2家安全帽、2家绳索企业对在国家以及省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不合格项目产生疑惑,究其主要原因,是对相关产品的新国标不够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准确,也有部分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无法自检,还有一部分企业的检验测试方法存在差异。对此,江苏省特防中心从“特”处着眼,在“防”上用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拿出硬招、实招,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疑点问题。
江苏省特防中心对各类防护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线下培训,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让企业通过参加培训有所收获。比如,在安全带培训班中,该中心安排4项培训内容:一是从理论知识入手,讲解新国标GB 6095—2021《坠落防护 安全带》部分条款,生产符合新国标产品存在的难点以及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企业应注意的事项;二是展示优秀产品,将市场上销售的高端进口安全带产品进行展示,让参训人员摸一摸、穿一穿,使其充分感受高端产品优秀的设计理念;三是实验室演示,在该中心实验室为参训人员现场演示安全带新国标中的新增检测项目,如系带的静、动态负荷,安全带的系统性能以及金属零部件耐腐蚀性能检测方法的选择等;四是答疑解惑,现场就参训人员对安全带款式、材质及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交流,对在生产中一些核心工艺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针对近年来口罩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对口罩标准、检测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该中心将培训班办到产业链上,邀请几十家口罩生产企业代表到口罩生产线现场进行集中讲解辅导,收到较好效果后,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头盔、防护服、缆绳、吊索具产品等行业生产企业。
由于受多方原因制约,一些企业不便现场沟通交流,该中心就在网上开班,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如针对南通中南劳护服装有限公司对所生产的织物酸碱类化学防护服如何按照新标准进行标识,泰州市乾鹰服装有限公司生产涂装防护服装时对国标理解不透要求指导,宁波几家口罩和绳索生产企业提出的共性问题,该中心在线上开课,详细解读标准以及生产、储存测试注意事项,对一些疑惑逐一进行解答。
为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江苏省特防中心成立3个专班,分别由高级工程师带队赴企业现场“把脉问诊”。江苏飞达安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带在国家产品质量监管抽查中部分项目不合格。该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顾海燕带领专班来到企业,帮助其分析问题,查找症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一要更换腰带调节扣,以达到更好收紧腰带的作用;二要去除连接与围杆带之间的连接金属环,降低金属件的位置,以防止金属件向上滑移至腋下;三要更换系带的类别,将单腰带式系带更换为全身式系带,以达到更好的束缚人体躯干作用,尽可能减少安全带与人体躯干的相对滑移。企业根据专班的建议,调整生产工艺,在随后的复查检测中,其安全带各项指标均在合格以上。目前,3个专班已分别到16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指导,解决疑难问题29个。
江苏省特防中心针对部分生产企业存在“检不了、不会检、检不好”的问题,邀请企业检验人员到该中心实验室,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经过反复实际操作和模拟检验检测训练,使企业检验人员基本上掌握了检验方法,检验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中国质量报》【市场监管科技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