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计量管理>>

苏州集成校准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暨苏州产研院智能集成测试技术中心——碳追迹—碳达峰智慧计量监控平台建设

2023-05-09 12:37:15 中国质量报

苏州集成校准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暨苏州产研院智能集成测试技术中心——

碳追迹—碳达峰智慧计量监控平台建设

苏州集成校准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专注于NQI技术研发平台,已获得6大类CMA检测资质+500余项CNAS校准资质认可授权;完成近20项技术专利授权,主持、参与10余项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先后荣膺苏州金鸡湖科技领军、姑苏科技双创领军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近年来,该公司又获批为苏州产研院智能集成测试技术中心、全国产业计量与能碳评估专委会主任委员与秘书处单位。

【项目实施背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实质就是通过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目标。

但是,鉴于“双碳”行动方案中的能碳转换与碳交易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商贸交易非常特殊的全新领域,特别是在推进碳排放、碳资产评估、市场化减碳交易时,对于精准计量、量值追溯、公平交易、标准创新等,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等领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项目就是针对“双碳”行动对精准计量的需求,拟通过计量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挥现代计量在能碳行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量技术创新】

基于国家力推的“双碳”战略目标及行动方案,基于碳排放、碳资产评估、碳交易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商贸交易非常特殊的全新领域,研究计量技术与感知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计量以极小的精度损失支持绿色产业转型,促进数字计量在绿色低碳行动方案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正是该项目推进技术创新的着力点:

(一)通过柔性化数字计量技术与物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融合以实现《碳追迹-碳达峰全景式动态智慧计量监控系统》+分布式移动物联计量终端的建构。

(二)基于项目所涉热电厂、光伏、储能、电网、设备等多维能源资源结构,通过多种精准计量感知方案与SMACK大数据处理引擎结合,以建构多场景下能源数理模型与能源大数据接入基础平台,譬如电力生产计量数据、电力配网计量数据、上网/下网计量数据、热力管网计量数据、充电/放电计量数据、用电计量数据与用热计量数据的实时接入处理等。

【项目取得成效】

该项目不仅助力园区实现了能源资产的精准计量和统计管理,而且对其实现碳资产管理与降碳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经济效益——能碳资产管理成本降低。实现数字化自动计量抄表,降低统计管理人员成本年均数十万元,统计数据误差及错漏从3%降低至0.1%以下,年均减少计量损失近百万元;能源资产实现智慧调度,整体能源资产收益提升15%。

(二)运行效益——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完成三级能源精细化计量,实现多产线横向、多时段纵向的生产单位能耗分析优化,整体提升企业生产单位能效5%。

(三)管理效益——能源安全运营水平提升。能源异常服务响应时长从原先两小时缩短至10分钟内;全域能源监测降低非计划生产停机至原先的10%以内,年均减少非计划停机损失数百万元。

(四)社会效益——园区碳排放实现动态监管。通过碳排放动态监管,结合平台碳排放因子及基线设定,实现降碳数据统计分析、碳达峰趋势预测等,年均降碳约125294吨。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供稿)

《中国质量报》【2022年度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展示(十)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临海市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 ...

  • 江苏省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20 ...

  • 探营哪吒汽车体验店:销售热情印象深 ...

  • 浙江省瑞安市市场监管局马屿所检查农 ...

  •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能效与锅炉检测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