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全球首个!上海市在用电梯突破30万台!

2023-04-28 11:05:4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5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首次发布本市电梯安全状况报告。

1.电梯总量

截至2022年底,本市在用电梯数量突破30万台,达304634台,较2021年增加1.20万台,同比增长4.10%,电梯保有量已连续十余年位列全球城市之首。

2.分布情况

(一)按行政区划分

截至2022年底,本市在用电梯数量位列前五的行政区为:浦东新区73230台、闵行区36432台、松江区25917台、宝山区23290台、嘉定区23131台,合计占全市在用电梯数量的59.74%。

(二)按使用场所划分

截至2022年底,本市共有电梯使用单位36792家,在用电梯主要分布在住宅和办公楼宇内。其中住宅128434台,办公楼宇67195台,商场超市20124台,宾馆饭店10596台,学校7734台,交通场所7645台,医院5685台,商住两用楼2781台,文体娱场馆1818台,其它场所52622台。

(三)按使用年限划分

截至2022年底,本市投入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达78713台,占比25.84%。住宅电梯“老龄化”特征突出,投入使用超过15年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39332台,占住宅电梯总量30.62%;投入使用超过20年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13466台,占住宅电梯总量10.48%。

3.从业单位

(一)电梯制造单位

截至2022年底,共有32家电梯制造单位在本市设有制造工厂。三菱、迅达、蒂升(原蒂森)、日立、东芝等著名电梯品牌均在上海设有制造工厂,通力电梯地区总部、奥的斯电梯研发中心均设在上海。

(二)电梯维保单位

截至2022年底,共有315家电梯维保单位在本市开展业务,8126名电梯维保人员在智慧电梯平台完成备案,人均电梯维保量37.49台。统计显示,本市电梯维保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以中小型电梯维保单位居多。其中,电梯维保业务量大于5000台的11家,1000至5000台的60家,500至1000台的75家,300至500台的61家,100至300台的60家,小于100台的48家。

4.检验检测

(一)电梯检验情况

2022年,本市对18923台新装、改造、重大修理电梯进行监督检验,一次检验合格率89.95%;对252443台在用电梯进行定期检验,一次检验合格率96.86%。

(二)电梯自行检测情况

截至2022年底,本市共公布4批12家电梯检测机构和自行检测单位名单。2022年,本市27190台电梯开展自行检测,其中由电梯维保单位开展自行检测661台,委托第三方电梯检测机构开展检测26529台。

5.监管执法

2022年,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电梯质量提升行动、鼓式制动器专项整治、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等多项电梯安全工作。累计出动监察人员27825人次,检查电梯相关单位13107户次,检查电梯19494台次,发现并消除问题隐患3914处;查处电梯相关违法违规案件168起,罚没金额227万元。

6.安全状况

(一)安全事故

2022年,本市发生电梯事故1起,造成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76万元。

(二)应急救援

2022年,本市通过电梯应急处置公共服务平台,接收并处置电梯困人事件13715起,各级电梯应急响应单位出动12576次,解救被困乘客13906人,平均救援解困时间15分09秒。其中通过远程监测上报电梯困人事件9378起,占比68.38%。

7.民心工程

2022年,本市共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303台,38座人行天桥加装电梯100台。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4397台。

2022年,本市共对2684台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开展安全评估,评估结论为更新881台,改造1台,重大修理554台,一般修理1248台。

8.智慧电梯

作为全国首批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本市打造智慧电梯平台,推出智慧电梯码,推广加装电梯远程监测装置,推动电梯监管数字化转型。截至2022年底,智慧电梯平台共接入64767台电梯的远程监测数据,全市电梯物联网覆盖率21.26%,其中接入住宅电梯45671台,住宅电梯物联网覆盖35.56%。(供稿: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露营产业如何从“爆红”到“长红”

  • 人间四月天 露营好时节——记一次户 ...

  • 预订量持续增加 露营地何去何从

  • 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以轻量化、电气化为 ...

  • “圳品”商贸为何越来越多——深圳市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