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甘肃省秦安县市场监管局打好信用监管“组合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3-02-24 11:32:0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甘肃省秦安县市场监管局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新模式,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相结合,强化协同监管、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全力打好信用监管“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实施信用监管“精准画像”。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模式,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大数据支撑,将企业划分为A(信用风险低)、B(信用风险一般)、C(信用风险较高)、D(信用风险高)四个等级,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采取差异化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守法诚信的企业,除了根据举报投诉、转办交办等线索实施检查外,均实行“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高,特别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主体,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尤其是对违法失信的企业监管“无处不在”。目前全县已有5896户企业纳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并适时更新、自动调整。

推进部门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处处受限。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归集共享,建立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录入”的原则,将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企业年报、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等信息及时有效归集公示,对违法失信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公示,并纳入重点监管范围,提高抽查检查频次,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银行贷款等方面受到信用限制,使企业注重自身诚信建设,提升信用管理水平。2022年度归集公示行政执法信息6360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79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户,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强力震慑。

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全力助企纾困解忧。依据《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加大对失信主体信用帮扶力度,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积极主动开展信用修复帮扶指导,引导违法失信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自身诚信形象,以健康的姿态重回市场竞争。2022年积极指导帮助和鼓励失信当事人开展信用修复行为19户(次)。

下一步,秦安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织牢织密市场主体信用监管防护网,依法依规落实市场监管责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稿:甘肃省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苏常州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 食品安全 你我同查——延安市市场监 ...

  • 湖南省常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春耕 ...

  • 重庆市梁平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

  • 二月二,大批鲜货上市!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