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广东四十二项创新举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3-01-30 14:03:18 中国质量报

深谋划 一体化 高质量 高效能

广东四十二项创新举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王 越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近期,广东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落实中央及广东省部署,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以规则标准机制衔接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提升发展动能为核心,推出42条创新举措,涵盖市场准入、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安全监管多方面,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在统筹组织方面突出深谋划。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推动广东省政府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标准委围绕大湾区建设开展部省共建,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等一批国家资源或项目落户大湾区,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带动和促进作用。高规格建立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等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局高度谋划市场监管服务大湾区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质量强省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十四五”规划等战略性纲要或指导意见中,均设置服务大湾区建设专章,全力推进大湾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在规则衔接方面突出一体化。该局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具体领域“一策三地”“一事三地”“一规三地”的具体做法,梳理实施一批规则衔接创新举措,推动三地市场监管领域高标准接轨取得突破。围绕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等25个领域,公示110项“湾区标准”,在“圳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基础上,会同港、澳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推进食品“湾区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性提出了高品质食品的概念,研究制定不低于供应港澳食品标准的高品质食品标准31项,有效保障三地食品安全,推动三地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粤港澳三地家电零部件、食品、口罩等社会关注领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推动三地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结果互认。围绕家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卫浴等行业,提供内外贸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助力湾区大市场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突出高质量。认真研究原始创新要素不足、绿色发展能力不强等关键性问题,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方面,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争取省级财政出资5亿元设立广东省质量提升发展基金。2022年以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实施关键共性问题攻关467项。建立“粤品通”公益性产品质量技术帮扶线上平台,12家“产品医院”的1067名产品专家入驻平台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为广大企业提供常态化质量技术帮扶服务。开展产品企业质量问题根源“清零”行动,建立“清零”企业名单,制定问题“康复”评估标准。树立一批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标杆,助推了一批专利组合在大湾区转化实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先行示范省建设,围绕大湾区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20个重点区域,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先进产业集群。

在市场监管方面突出高效能。该局推动监管工作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率先开展全省范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广跨境商事登记“银政通”。健全“一单两库”,建成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归集全省市场主体数据信息1628.85万户,公示各类企业信息超6.9亿条,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检察机关监督机制,推行抽查领域由群众网上票决机制,实现“一网统管”。支持大湾区探索部门间纵向交叉联合抽查方式,探索细化追责免责办法等,实现监管链条闭环、形成推进合力。开展部门联合抽查计划,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统筹保持监管力度和减轻企业负担。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创新做法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11月底,广东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623.4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35%。至去年10月底,发明专利有效量、商标有效注册量分别达到52.31万件和757.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5.21万件。“商事登记确认制试点”等5项改革举措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等政策法规或重要文件。“圳品”标准、“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试点等被广东省政府列入大湾区建设先行先试典型案例在湾区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等系列知识产权活动已经成为湾区创新主体高度赞誉、促进湾区交流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的知名品牌。

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监管领域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电子 ...

  • 秧歌扭出幸福年——山西临县丛罗峪镇 ...

  • 新泰市:抢抓春节市场 确保肉鸭供应 ...

  • 看!德清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检查守 ...

  • 来万宁吃什么?“拾味万宁”带你探寻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