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推进会议

2022-01-17 15:08: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1月14日,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推进视频会议。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岩就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抓好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1642398587(1).png

1642398604(1).png

要提高站位 切实加强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稳产丰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商品量和调出量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维护黑龙江省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省委确定的任务目标。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要切实提高站位,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安排,全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

一是思想上要真重视

中央和省委连续多年一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省市场监管局成立以来,每年的一号文件也是部署“农资打假保春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必须要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推进落实上把农资打假作为开年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假劣农资一旦流入市场,进入农田,坑的是农民,损的是产量,危害的是粮食安全。必须要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全力组织推进专项行动。

二是部署上要抢前抓早

一年之计在于春。再有十多天就过春节了,时间不等人,春耕生产不等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务必要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针对属地农业生产和农资市场特点,细化工作措施,配强监管执法力量。

三是推进上要加强督查

各市(地)局要把农资打假列入对县(市、区)督促检查内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明查暗访,及时发现专项行动推进落实中的弱项短板,对有可能引发舆情或群体性事件的违法违规问题,要紧盯不放,跟踪督办,抓好整改落实。

要突出重点 压实专项行动工作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增强执行力,落实落细各项措施。

一要聚焦“两个重点”抓整治

在重点品种上,以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机用油为监管重点,查处假冒伪造登记证,化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在重点区域上,围绕农资企业主体资质、生产加工、销售经营全链条闭环监管,对近年来监督抽查中暴露问题较多、新闻媒体曝光较多、投诉举报较多的地区和企业、市场开展重点整治,防止发生假劣农资区域性、系统性问题。加强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的检查,重点打击假借“农资下乡”“送货上门”等名义向农民兜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

二要坚持“三个全覆盖”抓整治

对掺混肥和农膜生产企业实施全覆盖抽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全覆盖检查,不落一户、不留死角。对农资广告全覆盖监测,严肃查处欺骗、误导农民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农资广告。

三要压实责任抓整治

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把监督检查、执法办案、信息报送等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人,确保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要强化执法 严厉打击农资产品违法违规行为

检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是否对坑农害农误农违法行为做到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严肃查处,让消费者有感受,让经营者知敬畏。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

省局要组织针对性业务培训,各市(地)也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二是加大线索核查力度

对监督检查、产品抽检、投诉举报、部门移送、上级交办的案件线索,要分类制定台账,由专人负责管理,快速核查,依法处置。

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对危害性高、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要采取专案侦办、挂牌督办、联合查处等方式,坚决铲除制假源头。

四是加大宣传和信息公示力度

紧紧围绕“农资打假保春耕”的重点任务、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的浓厚氛围。对农资违法案件中较重行政处罚的企业,要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要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通报一起,展示办案成效,震慑违法者,警示生产经营者。

五是加大行刑衔接力度

要主动与农业农村、公安、供销社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信息互通共享和联合联动工作机制,研究解决行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调配合查处大案要案,及时将涉嫌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郭文龙 迟志磊)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天之禾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封闭式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燃气等行 ...

  • 江苏省海安市通过“公司+农户”模式 ...

  • 河北省石家庄市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基础 ...

  •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加强2022年“两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