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用“标准”布局浦东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这个项目备受国家关注!

2021-08-04 15:18: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浦东新区发改委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向全国各省市推介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资源配置标准化试点“浦东经验”。

2020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批准浦东新区等51个区域开展国家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先行先试为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创新新路径,积累成效经验。试点落地实施以来,浦东新区围绕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五大社会事业领域“15分钟服务圈”实施路径、协同机制和成果应用,制定发布若干标准规范,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image.png

标准先行

探索构建浦东特色社会事业标准体系

立标准化试点工作机制。成立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服务圈”资源配置国家级标准化专项试点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实施。

构建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资源配置标准体系。建立起具有浦东特色、系统完善、层次分明的“1+6”资源配置标准体系框架。其中,“1”为基础标准体系,“6”是涵盖6大重点场景的应用标准体系:工作机制、信息平台、规划布局、设施及人力配置、运行管理、评价改进。

制定“区级标准”引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在全市率先发布实施《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建设指南》和《“家门口”服务规范》2项区级标准,为推动各项公共服务下沉到村居委,实现全区1308个居村“家门口”服务中心212个服务事项“四站一室”全覆盖,打通了“一公里”。

image.png

完善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资源配置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全区统一的集公开、共享、查询为一体的“15分钟服务圈”资源配置标准化信息数据库,推动数据标准化,不断强化标准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数据的融合。

试点引领

高水平建设“15分钟服务圈”

坚持标准和特色相结合。聚焦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5大领域21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一标准,推动均衡发展。同时,鼓励各街镇结合自身区域实际,提供各街镇特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养老基地组织”等实践。

坚持总量和结构相结合。一方面,根据人口总量提供有效供给,例如每万人配建一所幼儿园,每2.5万人配建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每30-50万人配建一个区域医疗中心等。另一方面,根据人口结构精准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和供给比例,确保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

步行和骑行相结合。根据城乡间的区域差异,根据人口密度的不同,通过划分“步行15分钟服务圈”“骑行15分钟服务圈”,对“15分钟”的服务半径做进一步细化,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

信息共享

大数据推动蓝图变“地图”

信息平台可视化。对所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现状和运维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打通平台与各条线管理部门、各街镇居委的信息交换通道,推动数据的实时汇总更新和共享共用。

研判智能化。构建算法模型,根据现状交通路网,对全区和各街镇的“15 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进行评估,针对缺配情况提出补缺方案和最优选址建议。

项目清单化。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 5 类公共服务设施,明确 522 个补缺项目,形成“一街镇一策(个性化工作方案)”“一街镇一表(设施任务配置清单表)”“一街镇一图(补缺设施点位图)”,挂图作战、逐一销项。

强化实施

“三个一批”助力标准生根落地

通过盘活存量增加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推动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健身体育设施配置率。比如,把低价出租的集体产权商铺收回后,改造成为老助餐点,解决了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

通过 “家门口”服务站补缺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家门口”服务中心统一配置“四站一室”,即党群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各项公共服务。

通过规划完善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对需要独立占地的设施,加快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比如,有的镇为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把区域内的商办地块通过快速程序调整为教育用地,建设配套中学。

通过“三个一批”的建设,截至2020年底,浦东新区全面完成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5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任务,522个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缺配项全面消除。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加快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实施,积极推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15分钟服务圈”提质增效,为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提供“上海经验”。(供稿: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将“我为群众办 ...

  • 河南省计量院技术援助灾后重建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充分发挥水田资源 ...

  • 河北唐山市滦南县大力推动果品业提档 ...

  • 黔西:辣椒丰收采摘忙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