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月2日下午,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召开质量大会。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强调,要牢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提升质量治理能力,加快高水平建设“质量强市”,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有力支撑。
裘东耀指出,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转型发展,事关民生民心,事关城市形象。近年来,宁波市坚持走“质量强市”之路,“质优宁波”建设有力有效推进。面向“十四五”,要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出发,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质量强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裘东耀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质量提升行动,高水平建设“质量强市”。
一要加快完善质量工作机制。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制定“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创新质量治理方式,完善质量全社会共治机制,不断提升质量治理效能。
二要加快夯实质量基础建设。高起点建设符合产业发展要求、辐射周边城市的检测服务基地,推动质量基础设施更高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
三要加快培育质量发展优势。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发力,增强质量意识,塑造质量文化,加大质量治理力度,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服务质量。
四要加快提升质量品牌形象。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重点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一批质量新品牌和标杆企业,进一步提升宁波质量美誉度和竞争力。
会上通报了宁波市2019年度省政府质量奖、2020年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情况,公布了2020年市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创新奖,以及市第一届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获奖单位名单,并现场颁发了有关奖项。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鄞州区政府和方太厨具、省二建集团、金瑞泓科技公司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宁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这些年
近年来,宁波市坚持走“质量强市”之路,把质量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致力于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2011年,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宁波市制定了《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作出“质量引领、内涵发展,全面建设‘质优宁波’”的部署。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全面质量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质优宁波”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开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政务服务、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在该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质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力助推了该市产业转型与城市质量提升。
一是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总体工作走在前列。2013年,宁波市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2014年省政府开展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以来,宁波市考核结果均为A级。2018年,宁波市以城市政府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质量标杆不断涌现,该市已有352家企业获得了各类政府质量奖,其中2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家企业获浙江省政府质量奖,3家企业获浙江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34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15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创新奖(提名奖)。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0年底,宁波市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9项,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361项、“浙江制造”标准267项,全市制造业规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从2011年的52.9%提升至2019年的70.85%。
二是不少领域领跑全国全省。制造业方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5个,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有“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215家,居全省第二位。基层治理方面,村级小微权力“36条”、“村民说事”分别被写入2018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36条”的经验上升为国家标准,并获批立项。政务服务方面,宁波市首创的企业注销“一件事”改革、“无证件办事之城”、移动微法院等3项工作在全国推广,2020年宁波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居全国城市第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国家试点示范。
三是质量基础能力持续夯实。质量检验检测方面,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首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服务平台示范区,2017年获批建设国家级环杭州湾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2018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截至2019年底,该市取得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有333家,年业务收入47.3亿元。创新和人才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栽树工程”,目前已有产业技术研究院71家,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85%。
四是共建共治氛围更加浓厚。围绕“质优宁波”建设,各地各部门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医疗卫生、体育、养老、教育、交通等各方面,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营造了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生动局面。(来源:宁波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