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新疆哈密“三个坚持”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2020-12-04 18:19:4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新疆哈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全市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和推动,聚焦自治区党委对哈密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要求,压实责任、真抓实干,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为加快打造新疆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高质量供给支撑。

一、坚持技术支撑,夯实质量基础

建立完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要素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夯实质量竞争基石,以高质量的质量基础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标准引领。质量强市标准先行,得标准者得天下。坚持标准化工作引导与社会、市场需求一致,坚持标准化行政管理与标准化技术服务一致,全面强化质量标准服务工作。一是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标准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标准咨询、培训和解读服务,推进各个部门、各类企业更加崇尚标准。帮扶指导生产、服务等领域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推荐5家具有哈密特色优势企业参与“领跑者”活动,真正让标准化工作“鲜活”起来。二是面向市场需求,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按照消灭一批“僵尸标准”,淘汰一批“落后标准”,发掘一批“先进标准”的工作思路,对哈密73项标准规范进行认真细致的复审,最终确定直接转化43项、废止19项、修订后转化11项。紧贴哈密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制定哈密市2020年标准制定项目战略设计,引导带动全市40项标准纳入项目计划,数量和类型为历年最多。完成3项地方标准审批备案,编印发布哈密《中草药标准体系》,包含22项各类标准涵盖中草药种植全领域,有力促进和培育了哈密中草药品牌。三是寓监管于服务,提升企业质量能力。围绕哈密中草药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坚持一手抓培训指导保品质,一手抓监督检查促规范,把服务工作和监管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并成功通过自治区中草药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验收。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全市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的板蓝根、肉苁蓉、黄芪、甘草、独活等中草药面积达1.3万亩。示范区板蓝根、肉苁蓉全部实现订单种植,每亩纯收入达1000-1500元左右,推动标准化示范点综合效益真正深入基层、受惠群众。

(二)计量服务。着力从计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逐步推动从计量管理向计量治理转变。一是广泛宣传计量工作。紧紧围绕“世界计量日”相关主题,通过悬挂横幅与LED屏播放、新闻报纸宣传与网上宣传、线上科普与线下科普等多种方式,重点宣传计量在保障民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质量提升、节能减排、保障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重要技术基础作用,切实帮助各族群众更好的了解计量、参与计量、支持计量,有力扩大计量工作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二是扎实开展计量惠民服务。采取邀请自治区专家集中讲课式、组织企业实验室观摩交流式、走进园区培训引导式、深入企业指导解答式等方法,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微企业”活动。应用“计量+标准化”手段,先后组织40余家企业参与“计量检测室开放日”活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送技术、送标准、送管理、送法律、强信心”活动,走进农贸市场免费检定电子计价秤,走进企业现场解决计量难题。截至目前,培训工业园区企业100余家,免费检测农贸市场电子计价1000余台,完成计量器具检定2.25万台(件)。三是深入开展计量监管工作。持续开展“放心计量”行动,对民用“三表”、加油(气)机、电子计价、验光配镜等民生计量器具加大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计量作弊、作假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到管好管到位。截至目前,在集贸市场查办计量违法案件13件,没收电子计价秤14台。有力规范市场计量秩序,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树立计量维护社会公平的良好形象。

(三)认证保障。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质量管理的“体验证”和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作用。一是全力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强化检测中心服务民生、服务市场的意识,狠抓实验室资质认定、业务拓展、智慧检验检测平台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应急检验、风险预警、技术支持能力,先后投入476万元购置、更新检验检测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的精度、广度和深度,实现工业、建材类产品检验从无到有,食品检测项目提质扩项,新增食品类检测产品149个、参数2810个。二是积极宣传推行产品认证。通过世界认可日、检验检测开放日、有机绿色产品宣传周等活动,全面开展认证宣传,引导企业申请认证。积极推进产品认证、服务认证等认证模式,强化认证领域有效性、合法性监督检查,加大对哈密瓜、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认证企业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提升认证企业公信力,扩大区域内农产品公用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三是持续加大认证监管力度。综合运用日常巡查、专项整治、“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持续加大强制性产品、食用农产品标志、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领域监管力度,做到每季度31家检测机构全覆盖检查,进一步提升检测机构的公信力,提高了检验检测的有效性。截至目前,下达整改通知书8份,查办案件5件。

(四)知识产权激励。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深化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日常监管、专项执法检查、信用监管等方式和手段,加大对各类大型商超、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执法检查力度,扎实开展知识产权“蓝天”“铁拳”行动,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重点商品,从严从快打击假冒侵权专利产品和商标代理行业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专利产品企业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检查市场主体460家,发放商标代理告知书13份,查办案件45件。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通过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专题培训等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激发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提升执法人员的商标、专利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全市商标品牌建设,培育展现哈密优势产业、区域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商标品牌。今年以来,全市专利申请总量419件,专利授权169件,有效发明专利94件,为20项发明专利人资助4万元;商标申请1005件,注册522件。三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创新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方式,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营+转化+服务”合作机制,组织10余家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引导金融机构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专项金融产品和快捷通道,引导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为企业融资700万元。

二、坚持监管护航,保障质量安全

注重把监管和发展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全环节、全流程抓好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安全监管,打出质量强市应有气势。

(一)抽检倒逼。充分发挥产品抽检的“哨兵”作用,加强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通过快速检测、专项抽检、重点抽检、风险抽检等方式,加大对农产品、畜产品、食品、药品和工业产品抽检力度,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全力守护各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抽检16个种类、729批次,检测合格率为100%;畜禽产品抽检2226批次,合格率为98.43%;食品抽检2166批次、合格率99.4%;药品抽检128批次,合格率为95.3%,工业产品抽检23个品种167个批次产品,合格率97.59%。近2年来哈密市落实食品抽检经费385万余元。

(二)专项整治推动。紧盯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聚焦民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始终保持对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拿出好用管用的实招硬招,强力推动质量安全各项整治。扎实开展农药、“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农产品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快递业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快递行业服务质量,深入开展“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严厉查处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保健品食品经营者虚假宣传违法行为;持续开展食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食品标签标识;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全面规范农村食品销售行为,保障农牧民饮食安全。截至目前,依法取缔“黑工厂”2家、“黑作坊”12家、全市查办食品生产经营违法案件179件、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件。

(三)“双随机、一公开”检视。坚持监管“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的原则,用好用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手段,定期开展“一单两库”维护,更新检查事项清单信息72条次,执法干部信息63人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任务44个,其中自治区局任务31个、市局任务13个,抽查市场主体1.06万户,抽中市场主体530户。全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和抽查事项清单,组织19家成员单位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任务18个,抽查市场主体0.27万户,抽中市场主体121户,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完成率100%、检查结果公开率100%。组织区县下达双随机抽查检查计划13个,抽取市场主体25户,有效避免了多头重复执法检查,有力减少了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

三、坚持共建共治,提升质量诚信

始终坚持把共建共治作为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出击、合力推进。

(一)抓质量文化。大力弘扬“追求卓越、品质至上”的城市质量精神,厚植“质量就是生命”的发展理念,利用质量月、知识产权宣传周、有机产品宣传周、世界标准日等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广泛了解质量强市内涵,更多重视质量强市工作,更好推动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市质量知晓度和参与度,增强市质量安全意识,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的深厚氛围。

(二)抓消费维权。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监督,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持续提升旅游、住建、邮政等部门消费维权效率,推动经营者落实消费消费维权主体责任和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及时解决市民关心关注的质量问题,推动形成消费维权社会共治良好局面。其中,市邮政管理局受理申诉举报38起,办结率100%;住建局受理质量投诉3起,办结率100%;市文广体旅局受理申诉举报14起,办结率100%,加强对12315消费维权快速通道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全市4家ODR企业的示范作用,促进消费纠纷线上解决。今年以来,共受理“12315”投诉2101件,已办结2004件,办结率95.3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5.85万元。受理举报490件,已办结486件,办结率99.18%,诉转案2件。

(三)抓平台建设。围绕培育“三基地、三中心、三区”建设新型产业、哈密大枣和棉花等区特色农业和质量安全保障需求,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检验检测平台体系。相继建成国家棉花公证检测实验室、国家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试验中心等。2020年,新建成产品类、工程类、环境类等检测机构7个,同比增长28%,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质量检测需求,为哈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市32家检测机构对2148个参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14.5万份。(通讯员 胡新平)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四川省营山县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所对 ...

  • 河南省开封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集体用 ...

  •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免费让部分低收入群 ...

  • “十三五”时期我国计量工作巡礼

  •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人解读《报告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