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湖南将反食品浪费纳入课堂教育、甘肃全面推行“文明餐桌红黑榜”制度、广东开发反食品浪费“随手拍”小程序……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联合发布了两批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止餐饮浪费关系粮食安全。一段时间以来,从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到推广“光盘行动”、小份菜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也要看到,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开展相关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两批典型经验做法是各地相关主体基于实际总结形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这些做法进行广泛宣传,有利于各地互学互鉴,更好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助力制止餐饮浪费见实效。
制止餐饮浪费,消费环节是直接着力点。比如,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针对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开展联合飞行检查。辽宁省沈阳市组建由外卖小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推动其在取餐过程中监督餐饮店落实“半份菜”“小份菜”服务等情况。有的外卖平台采取全流程“适量点餐”提醒,细化餐品分量描述。餐饮门店数量庞大,制止餐饮浪费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强化监督执法,也离不开社会监督、行业监督方式的创新。相关方共同参与,才能形成社会共治新模式,汇聚起强大的监督合力,督促企业落实好制止餐饮浪费主体责任。
制止餐饮浪费,需要在生产端持续优化。比如江苏省灌云县通过云系统记录分析在校师生食堂每日就餐的餐余数据,为餐厅食材订购、菜单订制提供数据信息,下架不受欢迎的菜品,根据学生的口味,发现口味偏好、研发优质菜品,并持续跟踪监测,最大限度减少采购与备餐环节的浪费。现实中,一些餐饮浪费并非用餐者有意为之,菜品品相味道不佳、食材采购不合理、菜量较大,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餐饮浪费。生产者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在食材采购、菜品创新、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供餐质量、丰富用餐选择,才能实现吃得好、浪费少。
制止餐饮浪费,还需要在加强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比如,湖南省将反食品浪费纳入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再比如,广西将制止餐饮浪费内容融入民族特色活动,创作壮乡山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反食品浪费法。食育是改变浪费习惯的有效方式。如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入脑入心,制止餐饮浪费就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尤其是青少年,其正确的观念一旦形成,完全可以成为文明消费行为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相信随着两批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影响力不断扩大,将给各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新思路,严厉查处浪费行为的效率将更高,避免餐饮浪费的措施将更实,“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将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