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纯银
8月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84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87.8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标志着新能源车正成为市场主流。
(据8月9日《经济日报》)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2020年,我国就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等。
此前,由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的认知限制,以及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焦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打消新能源汽车车主购车、用车的顾虑和担心,一方面,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技术,增强其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缩短充电时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联合电网企业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充电设施数量、扩大充电网络覆盖范围,让新能源汽车充电更方便。同时,地方政府出台“以旧换新”政策,推出购车让利补贴,以推动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以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市场、政策、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助力。
当前,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超50%,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日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而且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价比已经达到了主流消费者接受的程度。正如业内专家分析,我国作为占世界新车销量1/3强的最大的单一市场,新能源汽车单月首超燃油车,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证明了整个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也将对全球车市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相关产业链也将得到蓬勃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面向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各细分市场形成更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期待汽车行业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特别是随着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入,汽车将被赋予更多可能性。在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亮点频出的同时,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也更趋激烈。唯有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适应消费者需求,提高国际化综合运营能力,才能在接下来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