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考古中国”破译城市文明“密码”

2024-07-18 18:05:23 中国质量报

□ 新华社记者 王 鹏 施雨岑

你是否想过,我们居住的城市,曾经的样貌是怎样的?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4项历史时期城市考古最新进展,揭开古代城市的发展演进和时代变迁。

这些考古成果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

在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我们或许可以一窥战国时期,越国大型建筑基址的风采——

这里,发现有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其中,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水井。这是考古发掘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经碳14检测,相关遗存距今约2500年,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这里还清理确定两汉高等级建筑遗存,并且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以及汉代墨书“如律令礼”文字陶片,这些都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浙江绍兴稽中遗址出土的战国与汉代建筑基址遗迹。

浙江绍兴稽中遗址出土的汉代墨书木刺。

盐,背后有哪些古代都市“烟火”日常?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铺展开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的生动画卷——

盐城亭湖区的沙井头遗址,发现规整的汉代道路,较为密集分布的水井,成规模、多类型的排水设施,以及房址等重要遗迹;盐城东台市的缪杭遗址,发现唐代盐业生产中的引蓄水、摊场、淋卤等工艺流程相关遗迹;盐城大丰区的后北团遗址,发现南宋至明清时期盐灶、淋卤坑等制盐遗迹。

由汉至唐,由南宋至明清,考古发现让千余年来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跃然眼前,也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历史发展脉络。透过这些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这里居住的人家、劳作的先人。

江苏盐城后北团遗址制盐相关遗迹。

《清明上河图》描摹的汴河两岸风貌令人神往,当年的北宋都城东京是怎样的繁华?我们把目光投向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

这一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

河南开封景龙门遗址北宋主要遗存分布图。

相关考古负责人介绍,景龙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也是古今城市文脉传承赓续的又一生动案例。

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通过江苏淮安3处考古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到大运河流淌千年所经历的变迁——

记者了解到,考古工作发现,庆成门遗址是淮安旧城的西门,完整揭示出主城门、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新路遗址是一处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明代街巷类遗址,板闸镇遗址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为研究大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有关专家介绍,这3处遗址再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人地关系演变及河道治理与变迁,是研究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

江苏淮安庆成门遗址发掘区航拍示意图。

让城市留住文脉,让人们记住乡愁。

从绍兴到盐城、从开封到淮安……历史时期城市考古正破解现代都市的文明“密码”,让我们可以认识千百年前,这片土地上的寻常巷陌,感知古老城市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

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们躬耕田野、胼手胝足,带来更多新发现,将让古老文明的面貌变得更加清晰。

(本组图片由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提供)

《中国质量报》【质量强国有我·文化载道】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