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浙江推行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4-07-16 17:16:09 中国质量报

高效融合 科学治理

浙江推行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 朱沁沁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24年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工作。目前,已基本构建成全省立体化风险预警指挥网络,初步搭建起食品安全风险智控平台。

据悉,为加快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由事中事后处置向前端预警转变、由主体监督向数字治理转变、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以数字化、科技化为手段,重点围绕“工作体系、风险监测体系、风险管控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共治体系”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工作,旨在打造科学、规范、顺畅、高效的风险治理新格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各相关部门沟通协作更加紧密,风险闭环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机制改革为牵引

数据显示,浙江省建立省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挥中心1个、市级指挥中心11个、县级风险综合治理中心69个,以及各级各类监测哨点1000余家,累计上报风险信息2000余条。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协同联动、上下贯通、运行高效”,自上而下构建省、市、县三级扁平化风险预警指挥体系,按照“职能处室+直属单位”人员体系架构,省、市、区分别建立“2+4”“2+2”“3+N”专职人员队伍,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三级风险预警网络和指挥体系。同时,在政、产、研、学等各领域建立监测哨点,开展风险信息监测及报送工作,推动风险全链管理从条块化、离散型向综合型转变。

为推动风险预警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反馈等规范化工作制度3.0版,指导各地细化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哨点运行管理、信息收集、报送、会商、快速响应反馈、协同治理、社会共治等10余类制度。

以数字赋能为驱动

今年以来,浙江排查出流动贩卖山寨食品、硫磺熏蒸冬笋、“罂粟壳”凉拌菜、增重木耳等20余条风险食品线索,借助“智能+专家”研判模式,实现实时推送及反馈,均已落实整治。这得益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数字化、科学化、精准化并举,从“数据信息互联共享、风险研判智能科学、监管治理精准高效”三方面发力,有效推动风险治理转型。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以“中心+网络化+信息化”为信息监测模式,全新开发监测哨点信息在线报送模块,实时上报风险。推动“浙里食安-浙食检”全流程再造,推动内外信息互联共享。聚焦食品安全风险全周期中“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风险交流和风险评价”等核心业务环节构建多维模型,高效生成区域、行业、企业风险清单、治理清单。坚持“数管结合、以智促治”,依托数字化平台推动风险从“发现—报送—研判—预警—治理—反馈—评价—归档”的全程有序流转、精准处置。

以闭环处置为核心

据介绍,2024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召开风险交流会议128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违法添加专项打击行动等工作,风险办结率100%,按时办结率较去年提升0.9个百分点。同时,组织专家开展实地帮扶指导,2024年以来为企业“问诊”20余次,帮助企业根治“病灶”20余个,在全省开展丽水黄粿等十大特色食品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形成《风险防控指南》等10余项理论性成果。

为着力深化风险综合治理,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优化协同处置流程,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大联动机制,深化部门间交流协作,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形式,全方位推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优势互补。同时,强化风险靶向治理,进一步完善风险隐患清单制度,开展风险综合治理;发布年度和季度风险隐患清单及治理分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照单治理,及时防控风险;定期组织“回头看”抽检评价治理工作绩效,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长效机制。该局还着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摸底行业基本状况,掌握企业真实诉求,切准产业发展瓶颈要害,研究对策政策,一体推动服务提质、改革提能、治理提效。

以社会共治为方向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开门办抽检”工作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网络热点、社会关切,有针对性地开展“百姓点检”活动。打造掌上便民服务体系,开设抽检“一站式”查询窗口,集成“食安地图”“报告下载”“知识驿站”等6项好用管用的便民小程序,2024年以来累计向10.5万人次提供了食品抽检结果在线查询服务,征集食品抽检意见建议1.9万余条。

同时,浙江省推进“百姓点检”惠民改革,创新“流动+定点”的“你送我检”模式,运用基层快检设备、快检车及农贸市场自有快检室等资源,合理布局“流动服务点”和“便民服务点”,每月派出快检车“随停随测,上车就检”,在全省1000余家农贸市场、商超设立“便民服务点”,为老百姓送检上门。同时开设场所码,启动“你送我检”参与新模式,方便群众送检。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免费提供食品检测服务3.3万批次,抽检响应率及结果“点对点”反馈率达100%。

此外,该局充分运用公共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实施线上线下“联合推介、多元融合”,线上借助政府网站、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推出“沁姐说食安”“博士说食事”等本地化科普栏目,先后发布“健康吃青团”“探寻香椿的美味和安全”“你喝西湖龙井新茶了吗”等科普视频。

《中国质量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