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中国侨都”化茧成蝶—— 广东江门围绕重点产业开展质量强链工作纪实

2024-07-15 15:08:34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王 越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这里江通四海,门迎天下。素有“中国侨都”之美誉的广东省江门市,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

珠江西岸,风景独好。2023年,江门市生产总值4022.25亿元,同比增长5.5%。2024年第一季度,江门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246.45亿元,同比增长7.4%。

面对全球经济疲软,江门缘何弄潮珠江,化茧成蝶有何秘诀?

新链条:找准经济提升突破点

近年来,江门市紧紧围绕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家电、五金卫浴等15条重点产业链作为主引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通过政策制度保障、链主企业培育、链内质量帮扶和质检服务体系“四个抓手”,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协同,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全方位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提升产业全链条质量,江门市质量强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发改、工信、科技等17个部门力量,出台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实施区域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增强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培育具有质量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超1900家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江门市还在广东省率先推出“侨都质量贷”金融产品,发布全国首个“质量贷”地方标准(《企业质量金融增信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规范》),引入金融“活水”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全方位升级。将企业质量品牌“软实力”转化为信用金融“硬资产”,累计发放贷款113.59亿元,受益企业达924家次。

为培养链主企业,江门市推行梯队式质量标杆培育模式,近两年来,李锦记、中车广东、维达纸业等3家企业获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富华重工、海信空调等9家企业先后获得企业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认定。

新赛道:打造链条一致发力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江门市找准突破点、抓好发力点,通过抓链主企业激活链条质量提升,推动供应链企业交付零部件品质一致性提升,促使整个产业链上台阶、出效益。

智能装备作为江门市重点打造的15条产业链之一,在数控机床、智能激光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现有规上企业数量70多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

为此,江门市从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着手,深入分析产业链质量薄弱环节。在摸清堵点、难点后,由链主企业、科研单位等组成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专班,围绕激光装备智能化生产线开展“全自动重负载RGV调度烘烤线”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锂电池制造质量与效率;开展基于“靴式压榨”技术的先进节能造纸装备研究,令各项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靴式压榨技术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形成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成立以海目星、科杰、润宇、艾普升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江门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委员会,组织链上企业学习链主企业、优质企业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开展上下游质量协同帮扶,数控机床龙头企业牵头开展高精密数控机床重要零部件量产化品质保障项目,推动供应链企业交付零部件品质一致性提升。

推动建成广东省滚动功能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端精密刀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速数控机床(科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个,解决数控机床等领域缺乏市级以上设计研发试验公共平台的问题。

通过链主引领、技术帮扶,成功构建“上下楼”集聚“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恩平大槐智造产业园成功引进智能装备项目63个,签约进驻企业20家,一台数控机床的13个主要零部件已有10个可在产业园内生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全方位升级。

新格局:抓好协同作战支撑点

江门市强化链内互助帮扶,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通过选取电动自行车、人造板、照明灯具等15个品类开展产品、标准双比对,使关键质量指标、执行标准双双提升。

智能家电产业是江门市先进制造业体系中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通过开展以产业链为核心的质量提升行动,上下协同疏堵点、内外兼修促提升、点面结合树标杆,持续做稳产业链、做强创新链、延伸供应链,“三链”联动提升赋能智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江门还绘制质量图谱,找出产业链质量提升的痛点堵点,制定智能家电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方案,形成质量问题清单6项、重点攻关项目清单两项、质量政策工具清单4项。聚焦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产品开展技术攻关。联合高校开展空调防结霜超疏水纳米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舒适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攻关,攻克空调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同时,推进上下游质量技术创新升级,为智能家电产业的研发设计、仿真分析、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资源、算法支撑、数据分析等技术创新服务。

产业链协同作战,带来了质量提升的明显成效。近两年,江门市智能家电企业共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近20项、行业标准1项、湾区标准1项、团体标准30多项。

目前,该产业链实现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涵盖空调及制冷设备、厨卫家电和照明电器等多个门类的完整家电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产业和企业质量竞争力显著增强,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8.14亿元,同比增长10.8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新引擎:夯实质量提升基础点

江门市投资4.2亿元,高标准建设珠西综合质量检测服务平台,配套建设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检验站、广东省轨道交通车辆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广东省质量监督造船起重机械检验站,为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水平质量技术服务。

江门还在广东省建成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5G智慧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5G可视化互动咨询帮扶服务,有效破解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信息获取不对称等难题。江门市所有站点累计为3696家企业提供质量特色技术帮扶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28个,减免费用106.83万元,有效地服务地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该市推进“一站式”线上平台、智慧导办站点、线下站点建设,到2023年实现全市7个县(市、区)“一县一站点”;利用质量技术、标准、检验检测等手段,以设备共享、网上通办、专家培训、质量问诊、品牌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切实打好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产业发展组合拳;组建质量服务专家库,目前已引入15家机构约60位专家入驻。

开平市澳佳卫浴有限公司由于缺乏检测设备,无法对防返溢地漏的性能进行验证,导致研发滞后,业务损失严重。为此,该企业主动联系五金卫浴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共享实验室,检测人员详细讲解防返溢地漏芯的关键要点,企业通过调整地漏芯的结构和塑料成分,同时利用共享实验室进行多次性能验证,历时3个多月,进行30多次的验证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防返溢地漏。该产品投放市场,销售额当年就增长30%,客户采购量增长50%。

以质量基础设施助推产业提升为引擎,江门市实现质量技术服务本地化、“一站式”运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一站式”服务平台还助力五金卫浴行业系统地解决痛点。针对恒温水嘴、陶瓷片密封水嘴等产品,开展质量与标准的“双比对、双提升”工程,以确保产品性能的优化,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超过22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中国质量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