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2-10-26 11:08:19 中国质量报

“五子”联动 布局服务发展“一盘棋”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大举措,在紧要处落好“五子”,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全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形成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试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新型电子血压测量仪器及分析系统项目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在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服务指导下,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进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并与华北电力大学、航天514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用3到5年时间发展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作为助企惠企,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点,先后建设了经开区、海淀区、昌平区、延庆区4个试点平台。今年以来,平台累计服务企业3000余家。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产业园区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精准服务企业,优化企业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服务站共计为90余家企业提供130余次服务,为企业提质增效、节约费用及增长利润共约1800万元。

打造计量协同创新平台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计量在服务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产检学研用资”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联合7个部门在经开区推动成立了北京市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展示、标准研制、计量测试等于一体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全产业链条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计量技术难题。

自成立以来,该中心以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邀请30余名行业内专家组成的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服务,2021年全年服务企业60家。

组建全国首个数字经济标委会

为了助力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20余家单位于今年6月29日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家以数字经济为工作领域的地方标准化非法人技术组织——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研究建立数字经济标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

作为组建单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汇聚行业资源、凝聚行业共识,不断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北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出台保障消费环境安全管理条例

6月1日,《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经营者发行与兑付单用途预付卡行为进行规范,配套7类合同示范文本。

《条例》规定事前“失信禁入”,经营者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不得发行预付卡或者为消费者办理续卡;事中“风险预警”,建立资金存管制度,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建设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风险情况,确定备案和资金存管标准,实现行业风险预警;事后“失信惩戒”,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失信数据并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依法采取相关信用管理措施。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有23家存管银行与平台实现了对接,纳入存管的企业超过1100家,实时资金存管额高峰时超过70亿元。

推动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系统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三地以首都标准化委员会为平台,央地协力、区域协同、部门协作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累计发布75项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围绕市场监管执法职能,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探索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构建起京津冀“1+N”执法协作体系,建立京津冀执法协作线索移送和案件协查机制,形成执法办案协同联动合力。

9月15日,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框架商事制度和监管执法两个子协议。在商事制度方面,致力于共同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流程协同一致,全面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在监管执法方面,着力推动监管执法领域系统、数据、信息互通,完善线索移送机制、执法协助机制、执法联动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 ...

  • 金秋如画 山河似锦

  • 我国最大棉花生产基地新疆进入棉花大 ...

  • 铸就“红色引擎” 释放澎湃动能—— ...

  • 山东日照港集装箱码头正在装运集装箱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