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当前形势下市场监管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大有可为

2022-07-22 14:33:37 中国质量报

□ 江 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历了极不平凡的3年,尤其是进入2022年,国际国内形势尤为复杂严峻。当前,疫情带来滞后性影响,需要高度关注。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市场监管系统国际科技合作也会受到影响。《“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目前市场监管科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监管与前沿新技术的融合程度仍然偏低,监管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顶尖创新人才不足;市场监管科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中的支撑作用亟须进一步发挥。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挑战即机遇,笔者认为,国际科技合作仍大有可为。本人结合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两个专项的实际工作,有以下思考与建议。

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大有可为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一个深刻影响,即公共产品日益短缺。从疫情初始的口罩、呼吸机等个护和医护用品的短缺,到后期疫苗供应的短缺和新冠药物的研发滞后,充分证明了全球公共产品面临短缺。二战以后,全球公共产品的研发与提供主要基于发达国家经济体确立的国际科技治理规则,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通常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技术研发与提供者。但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国际化进程,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越来越具有话语权,同时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兴起了以英国“脱欧”和美国“退群”为代表性事件的反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导致传统的公共产品提供机制受到较大影响。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机遇。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市场监管系统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在积极主导和深度参与公共产品的研发与提供方面大有可为。市场监管本身就是一件博大精深的“公共产品”,尤其是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本身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围绕疫情在全球医疗、生命科学、新能源、食品与农业安全等领域产生了诸多涉及全球民生与福祉的需求。市场监管系统可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发挥系统内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优势,统筹现有60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际科技合作机制,通过NQI协同创新和继承应用关键技术,在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方面积极主导公共产品的研发与供给。今年比较突出的系统内外的公共产品案例包括: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核酸扩增法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要求及建议》(ISO/TS 5798∶2022)国际标准,该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组织华大基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提出并联合全球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是ISO发布的首个专门针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国际标准;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新冠疫苗海外年产能已达10亿剂,正有力引领国际抗疫合作;近年来,我国在倡导并积极践行“全球疫苗合作行动”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发广谱疫苗;7月,国际铁路联盟(UIC)发布实施了由我国主持制定的UIC标准(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IRS 60680∶2020)。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如果能够再布局研发和提供一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全球公共产品,将使市场监管系统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应对供应链危机方面大有可为

新冠肺炎疫情最为深远的影响还包括供应链断链问题,从生产分工体系的崩溃到物流运输环节的中断,从原料难求到集装箱货柜上涨至天价,而俄乌冲突使供应链危机更加恶化。中国也深受供应链危机影响。根据德勤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约有75%的公司提前撤回在海外的工厂,在靠近本国的地方设厂,供应半径在逐步缩短,区域集中度越来越高,去全球化趋势在加强。全球产业链主要布局者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与其区域内国家签订了大量高水平区域自贸协定,强化了产业链的区域属性而非全球化属性。

笔者认为,面临供应链危机,我国市场监管系统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力点有两处。

第一,通过合作研发数字贸易便利化技术,促进数字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研发能够简化贸易程序、及时发布法律和规定、降低交易成本的数字化技术,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国际互认,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化标准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等贸易监管部门关于数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在数据交互、业务互通、监管互认、服务共享等方面研发国际标准,开展科技合作,为数字贸易监管体系做好科技支撑。

第二,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本地化创新合作,为供应链中最具创新能力的商事主体提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营商环境,实现供应链的“内循环”。供应链顶端的商事主体包括跨国公司、独角兽企业和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专利、标准制定、要素聚合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主导全球资金流、物流。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很多是在中国本土环境下完成的,产品研发越来越依赖于本地供应链,并兼顾中国市场本土化需求。比如有一些优秀的国外科技创新公司长期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经营理念,其实也是在为中国建设全球供应链。市场监管体系应该引导这些跨国企业、头部企业在中国继续完成科技创新,并首先让中国本土受益于其创新成果。

培养复合型的市场监管国际合作人才大有可为

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包括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资源体系、科研攻关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开放体系和科研生态体系。这不仅需要某个领域的专才,也需要能够深刻掌握市场监管理念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此类复合型人才能够对人、财、物等资源要素进行高效配置,能够创新市场监管科技服务模式,能够推动市场监管系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事务、推进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建设。笔者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人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缺高科技人才,缺的是复合型国际合作人才。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面临很多困难,原有的人员交流渠道受阻甚至中断。比如有的部门目前有2/3的国际合作项目无法开展正常的人员交往,有些需要现场共同完成科研工作的项目不得不搁置等。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应当更加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建议可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探索和建立科技类国际合作组织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市场监管体系相关的科技类国际合作组织资源十分丰富,涵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多个领域。这些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主导市场规则,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发展,在全球科技治理的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方面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建议探索建立国际科技组织人才能力矩阵和评价体系,尤其是培养能引导议程设置的人才,并建立相应的智库和人才库,探索与国际组织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拓宽任职范围,从技术岗位到行政管理岗位都可覆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设市场监管与科技治理课程,培养对市场监管理念有国际视野和实操经验的高端人才。

二是培养能够引领全球协同创新发展的人才。科技发展不仅仅是某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知识经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享。全球化的实现条件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协同创新发展,获得合理分工。追求单项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不能增强一国的话语权,本国的科技实力也不能以一两个科学大咖和某几个领域来做代表。只有当该国的技术标准和科技体系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协同发展才能形成虹吸效应,成为众人向往的创新圣地。

1985年美国科学家发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创了当代大科学协作研究的时代,之后有欧盟发起的“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中国发起的亚太、亚欧、亚非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等,都是全球各界共同实现科技协作创新的大计划。中国科技实力的迅猛发展,也受益于参与全球协同创新发展。假设中国当年缺席人类基因组计划,今天的单人单管核酸检测价格不可能降至十几元。

市场监管系统的科技人才应当积极参与到大科学研究所需的资金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中,对大科学研究的规律和要素进行探索,推动政府、跨国企业、科技组织、区域性和全球性国际组织等重要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市场监管系统应当为大科学研究培养和输送能够参与和主导协同创新的人才。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面临诸多困难,市场监管系统仍可凭借其资源禀赋、独特职能和定位、较好的国际合作基础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大有可为。我们期待我国市场监管系统能为世界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为重塑供应链、建立区域创新网络作出贡献,更期待为中国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复合型国际科技合作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纪检组对重要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注重加强对药 ...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沙漠蜜瓜 ...

  • 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完成自 ...

  • 全球最大客滚船在伶仃洋顺利完成海试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