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珍惜每一张纸

2022-06-23 12:30:50 中国质量报

□ 李伟明

收到外地文友寄来的新著,用一个翻过来的旧信封邮寄的,从里面的字样可以看出,这是一家杂志社给他寄样刊时用的大信封。作者为什么对一只旧信封进行二次使用,让它千里迢迢发挥“余热”?也许,这是作者的习惯做法——这个年纪的人,平素节约惯了。

一只信封其实就是一张纸,寄一次,只用了其中一面,而另一面,绝大多数情况下就这样被忽略了。把信封翻过来再用一次,这种做法在以前并不少见(当然,现在是“言而无信”的电子时代,已经没多少人因私事使用信封了,许多信封连“一次使用”的机会也很难拥有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手机、网络还没兴起,人们互相联络还是以书信为主,很多人会把旧信封翻过来再使用一次。那时,人们告别物质匮乏的年代还不久,一只信封也值得节省。我从中学时代开始向报刊投稿,为了降低成本,也没少干这种事。为此,每次拆阅信件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把信封损坏了,影响它的二次使用。

因为这些经历,所以,这次看到远方文友对待旧信封的做法,很自然地激起了一些共鸣。是的,参加工作后,尽管使用单位的信封已经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因为那些往事,我总是不忍“虐待”信封。对于已经用过的旧信封,往往舍不得扔进垃圾篓,先放着,哪天要捎什么东西(比如送自己的书给朋友),它就能被派上用场。除非正规场合,否则不轻易用崭新的信封。

由于喜欢写点东西,除了信封,我对其他纸张也特别珍惜,绝不随便浪费。早年在乡下投稿,信封固然来之不易,稿纸也是个问题。好不容易利用进城的机会买上一本稿纸,当然得精打细算,慎重使用。“爬格子”之前,先点好行数,以便尽量把格子写满。如果最后一页只有一两行,便想办法压缩到前页,能省一页算一页。同学当中,有人是干部家属,把父母、兄姐所在单位的稿纸拿来做草稿纸使用,每张纸只用其正面,而且一页一页地随意撕毁,让人看得心疼,总觉得这红红绿绿的方格纸不该是这个命运、这种下场。

现在,写稿、发稿早就用不上稿纸了,都在电脑上完成。稿纸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估计没几个单位会专门印制这种朴素而美丽的方格纸了。我手上还有几本没使用完的稿纸,虽然写东西用不上了,但也不舍得随意抛弃,总得让它尽量派上用场吧,实在没机会使用的话,哪怕是留着做个纪念也好。

或许有人说,现在条件不同了,没必要这么抠门,节约几张纸成不了气候,也改变不了什么。是的,现在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物质生活都比以前大有改观,似乎都不差钱了。可是,光有钱算什么?当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这些实物被我们用得差不多了,钱还能解决什么问题?钞票可以属于你个人,资源却是大家的,所以,有钱也没资格浪费物质,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惜,对那些挥金如土暴殄天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人竟然认为那是有钱人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唉!

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实现物尽其用,这是一个多好的习惯。集腋成裘,积小成大,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坚持这样做,可以少耗费多少资源,为后人做多少贡献?而如果这是一代人的做法,那就是为另一代人造福了,事情还会小吗?

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我们又在大力提倡节约。节约不需要喊多少口号,节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节约其实很容易做到,比如,你完全可以从一张纸做起。你能做到用好每一张纸,你就有了节约习惯,就有了自觉意识,也就能做好别的事——只要你认真去做。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守正·创新——北京国际当代珐琅艺 ...

  • 法国“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览会的未 ...

  • 山西省晋中市大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 ...

  • 重庆市电力公司与多家新能源汽车4S ...

  • ​天津市围绕汽车等重点产业企业建立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