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分论坛扫描

2021-10-12 14:29:00 中国质量报

绿色为发展添彩 融合为发展聚力

——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分论坛扫描


分论坛四

产品质量提升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9月16日下午,作为中国质量(杭州)大会6个主要分论坛之一,分论坛四邀请来自国内外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聚焦“产品质量提升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和研讨。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尤其对于湖北省来说,如何在疫情的影响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备受关注。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兵专门带来了“疫情重振大考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答卷”,分享了“湖北经验”。

张文兵介绍说,湖北省主要从5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一是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造“芯”强“芯”,聚能赋能。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于创新赋能,把湖北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湖北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平台打造,搭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聚焦原始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湖北制造”向“湖北创造”的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二是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根基推动补链强链。具体做法是,以国家产业布局和湖北省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建立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特色产业集群”“链长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着力点,借助要素融合与营商环境优化,努力实现湖北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全域协同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制造业市场主体,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底盘。三是以质量基础设施为支撑推动固基强基。具体举措是,加强关键质量技术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及有效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对进出口支撑作用。四是以质量提升为抓手,推进优企强企。湖北牢牢抓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因,多措并举,加强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千方百计调动企业提升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体措施有,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以监管促提升;持续开展“万千百”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五是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推动精业强业。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立命之本,湖北下大气力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匠心,厚植“工匠精神”;育匠人、健全“匠人体系”;铸匠魂,讲好“工匠故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提起广西柳州,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螺蛳粉。柳州市市长张壮以柳州螺蛳粉为例,分享了柳州市在产品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上的做法,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造就的“柳州传奇”。张壮用“编制一个规划、讲好一个故事、严格一系列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设立一个检验中心”的“六个一”,总结概况了柳州螺蛳粉高质量发展的“传奇之路”。

“柳州是一座崇尚创新和质量的城市,创新思维和工业理念深刻融入到我们的城市文化中。2017年,我们荣获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称号,打造了‘一辆车、一江水、一朵花’的亮丽名片,现在又加上‘一碗粉’。”张壮说。

新西兰质量协会会长亚伯拉罕·芬,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蒋家东,西湖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国际电器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默罕默德·萨万,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苏勇等中外专家,从学者角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解读与交流。

“从微观来看,质量是企业实现持续经营的内在基因,也是品牌得到长期信任的基础,所以企业的生存力取决于质量的发展力。从中观看,质量是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质量阶梯的长短决定了全球市场中产业竞争的格局,国家或是地区对产业的控制力取决于质量的竞争力。从宏观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构筑的坚实的生产、消费与贸易体系,所以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共同推动制造质量的提升。”蒋家东说。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是质量提升的“主力军”。产品质量提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然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分论坛上,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博士,通用汽车(中国)质量部副总裁、上汽通用汽车质量部执行总监艾德森,魏德米勒亚太区电气柜产品事业部总监拉尔斯·柯贝克,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水福,博世集团质量高级副总裁比尔特·吕贝尔特等中外企业界人士,分享了各自企业的质量提升经验与做法。

“中国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快速前进,作为质量发展的一驾马车,正在推动这个行业快速进步。”艾德森说。他专门介绍了通用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因为通用汽车在全球层面进行流程开发节点的管控,该体系从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有不同的管控,重点有3个部分,即产品的安全、全球的安全质量管控系统以及质量的体系多元化流程。

“通用制造是一个品牌,生产要秉承卓越制造的理念,会有这种自动启动状态和制造质量的准备状态评估,会有很多不同的步骤进行不同的确认、准备和验证。我们一旦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就会使用全球制造系统来进行批量生产,会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最高的质量标准来打造高质量的产品。”艾德森说。

“今天分论坛的主题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在制造业摸爬滚打了接近半个世纪,对于‘产品质量提升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有体会,也因为我半个世纪的‘质量长跑’,国家给了我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荣誉,也给我在质量事业上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王水福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和两个观点,谈了自己半个世纪“质量长跑”的体会。

“从电梯到锅炉、压力容器、立体车库、盾构机、航空制造,从事特种设备制造数十年,我确立了‘要么质量要么关门’的质量理念。也正是这个理念,才让我们的企业活了下来。所以今天在这个分论坛上,我的感悟就是,质量管理是第一管理。我们要以质量为抓手,提高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系统质量,全面提升习惯质量,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王水福说,“‘质量长跑’跑了50年,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感悟:‘学’和‘域’。‘学’字,好学为福,向同行人学习,与优秀的人合作,我们才会变得更优秀。‘域’字,是大空间的意思,也就是要持续不断艰苦奋斗,这样才能持续不断成长,才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

分论坛五

服务质量提升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9月16日下午,中国质量(杭州)大会第五分论坛围绕“服务质量提升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旨在搭建交流互鉴平台,推进质量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与创新成果,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产业界从事服务质量工作的代表参加了分论坛,展示了服务质量行业的最高水准。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在发言中指出,现今,第三产业(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的发展主导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有利于赋能质量强国建设。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始终凸显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

姜长云认为,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困境在于评价服务业质量的复杂性大,而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我们加强服务业的顶层设计与优化布局,瞄准国家与人民的现实需求;通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营造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三生融合、文化与服务业相融合;通过创新服务业监管方式,统筹发展与安全。“我们要做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使服务业整体有序健康地发展。”他说。

苏州市副市长杨知评分享了苏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杨知评指出,近年来,苏州市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开展实施线下无理由退货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提振了居民消费信心,创新了客户维权模式,并促进和保障了实体经济发展。

杨知评表示,苏州市将更加积极地推动政策的落实与实践的创新,推动纵向延伸的管理架构搭建,完善组织架构的“分级化”;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行政府先垫付模式提升退款效率,突出资金保障的“属地化”;将权责落实到位,明确工作流程,抓住“精细化”的保障措施。线下无理由退货政策在未来将朝着更宽的工作领域、更强的平台功能与更优的工作质效3个方向发展,助力苏州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最美窗口”。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标准的支撑与引领。国际标准化组织优质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312)主席马蒂亚斯·古泰尔从“如何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角度,阐述了标准对于服务质量提升的意义,并介绍了针对优质服务的国际标准ISO23592-2021。该标准定义了服务卓越性和卓越服务的核心要素。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系列工作不难看出,企业要发展,质量要先行,质量是产品和服务的生命线,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优质的产品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重庆新大正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文田以“物业服务标准化和质量提升”为题,阐述了这几年物业管理行业通过标准化成为系统性的工具和方法,来推动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有一位专家,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决定一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我觉得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讲,这句话很有道理。”高文田表示,物业服务行业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本,以技术为驱动。一个行业企业永远要将质量为本作为核心底线或方向、准则。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是服务产品化、产品标准化、标准数字化。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曹俐莉分享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质量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她列举了我国一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创新与经验,比如,浙江省推行“品字标”,积极打造浙江服务;上海强调“上海服务”,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使“上海服务”等于优质服务;北京市正在搞优质商户评选,要建立重点行业领域的优质服务企业名录;广东省主要是在打造“深圳标准”,定期发布“深圳标准”产品和服务目录等。

正如曹俐莉所言,服务质量提升,关键是落地。毫无疑问,服务质量提升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行业尤其是企业的积极参与与助力。分论坛上,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徐忠,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饶思文,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玉坚,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香港玛丽医院胆肝胰中心总监卢宠茂等业界代表,分别代表各行业畅谈与分享了服务业质量提升的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

高乐表示,企业发展必须同国家需求和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宝马集团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要始终奉行开放、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打造环保绿色产品作为发展目标。加快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理论研究的发展,运用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能,贯彻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和改良客户体验、保护客户利益。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宝马集团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我先说宜家的愿景,因为这是我们做所有事的开端,宜家的愿景是为大众提供更美好的日常生活,因为我们与中国的政策目标是比较相符的,我们希望提供更多的绿色、环保、安全、高质量的产品,并希望服务与品质能不断升级,全渠道售前售后的服务也能前进。同样,我们希望所有的家居产品品类多、美观实用且老百姓买得起。”饶思文以一句古语作为结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表示,在中国质量强国发展战略下,宜家也将会一如既往地从细节做起,来提高美好生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更好地贡献美好生活。

卢宠茂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中,公立医院主要有“三个主导”“三个转变”。“三个主导”是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三个转变”是从规模的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重视物质要素转向注重人才技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内涵包括“五个新、一个坚持”,要构建一个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杜玉坚则分享了广之旅的“四维三化五心”质量管理模式,“四维”是围绕游客吃、住、行、游四大维度;“三化”是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化;“五心”则是行为准则。经过3年实践,从2018年到现在,广之旅运用“四维三化五心”质量管理模式,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每年递增10%,毛利率上升了2.5%。

“海门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传承张謇教育的根、本、魂,以张謇的大爱、大诚、大志、大为、大美为精神引领,学校正是有了张謇世职教这条独特的赛道,才成就了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徐忠说。

分论坛六

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曹吉根

在“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演讲嘉宾就推动质量领域的区域合作、国际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享了相关经验,研讨了相关观点,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大家认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市场、政府、社会、产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共同发力。要重视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作用,要着重提升中小企业能力,要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要主动借鉴国际消费品质量标准和政府监控政策。

高水平大学创新引领

助推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介绍了浙大发挥高水平大学创新引领作用助推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任少波说,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再到创新驱动,创新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素,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新人才、创新量能、创新生态,高水平大学的作用日益凸显。

任少波认为,区域与大学相互成就、共生共荣。浙江大学主动服务浙江全域创新和现代化先行,与浙江各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杭州实现名校名城高水平一体化发展。服务支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发挥“一体两核”核心作用共建之江实验室,高水平建设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良渚实验室、长三角智慧绿洲,在浙江省内建成36个校外科创平台。

浙江大学加快构建新型校地校企关系,不再满足于短平快、“一锤子买卖”的项目型合作,而是蓝图共绘、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浙大深化与重点区域和头部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近年来,与17个省份、10余家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国建立了4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平台、100个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了紫金科创小镇、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努力探索特色服务模式,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在全国建立了两个农业研究院、11个农业技术推广分中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产业帮扶,涌现出一个教授撑起一个产业、几个教授带动一地脱贫的典型案例。

质量合作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介绍说,共享质量资源、共破质量难题,开拓了以项目为导向,整合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优势资源的长三角质量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行业参与、专业支撑”的区域一体化质量合作发展新格局,带动了区域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一市突出重大平台共建,联合建立了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产业计量“云平台”、“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和全链条汽车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突出质量人才共育,共同建立了拥有300多名专家,涵盖政府质量奖评审、缺陷消费品召回、首席质量官培训等领域的长三角质量专家库,共同培育了2.9万多名企业首席质量官,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了高素质的质量人才集群。下一步,长三角质量合作目标是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样板,共建长三角质量集成服务高地,共促长三角质量竞争力提升。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董事长许增德认为,质量服务助力区域一体化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区域质量服务行业规划上,应该设计统一对等的竞争规则,鼓励百花齐放,打破区域、行业、行政壁垒,推动区域内外标准规范的共建互认,为行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许增德建议借鉴欧盟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在RCEP区域国家和国内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组建统一的标准化区域组织,制定各项标准协调原则,从区域一体化层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对区域产品进行权威认证,推进区域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构建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的行业规则,消除行业机构间自我降低规则的恶性竞争状况,为我国企业和行业组织提供更多博弈工具,构建政府与行业“两条腿走路”的规则架构,提升中国规则的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组织。

区域均衡化发展需要政策发力、企业助力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国别经济学家易卜拉欣·乔伊布就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作了分析,并针对平衡区域发展提出了制定结构性政策、优化财政体系分配方式、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重视碳排放等政策建议。

易卜拉欣认为,在较贫穷的省份,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不可持续了,我们需要在未来寻找替代的方式。创新能力最高的区域,仍然是最发达的地区,未来的增长级仍然将重新回到中国的最发达地区,就是沿海地区。因此,政府政策要促进市场的一体化,要进行一些结构上面的调整,减少要素市场空间的摩擦和扭曲结构性的政策,并且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和服务方面的地区差异。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剑秋结合乳制品行业的特点,分享伊利集团在“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张剑秋说,乳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生产和销售覆盖全国,因此,通过一体化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要素全面整合尤为重要。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伊利积极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通过“合纵连横织网”,建设产业协同的“一条链”、企业互动的“一个群”和全球合作的“一张网”,在高质量发展中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亚历山大·特佩科夫认为,中小微企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引擎,但在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整合过程中,中小微企业往往落后于其他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格外严重,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中,要重视创造一致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小微企业所能创造的贡献,支持和方便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并提升其能力,以恢复就业与收入水平。

质量发展需要相互借鉴

在论坛上,美国国际消费品安全协会会长林光介绍了美国消费品质量监控系统带来的启示。

林光认为美国这一系统具有4个特点,消费品质量标准完全是人性化的,消费品质量标准以避免安全风险、材料毒性和契合环保意识为前提,以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财产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消费品的质量标准是动态的,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会增加,高质量不一定意味着安全,比如,名牌儿童衣服质量很好,但如果领口有绳扣,也会勒到脖子;美国消费品的质量标准也是相对的,有时也会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标准;美国的消费品质量标准和政府的监管力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大家都是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以后,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才能展开调查研究,进而立法。

林光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应该主动行动起来,收集发达国家已有的法规,依托大数据,整理完善消费品法规和监管制度,做到潜在新产品还没有问世,就已经有标准和法规在等待着。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半山终章 至此再无

  • 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市场监管局开展“ ...

  • “深圳标准”认证体系树立以高标准引 ...

  •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碳中和标准 ...

  • 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质量强企引领高质量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