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警惕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流入“黑市”

2021-04-14 14:41:35 中国质量报

□ 杨玉龙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退役电池回收暗藏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如何避免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爆发式污染”,值得警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存在多重难题。加之,消费者对电池回收的渠道信息不了解,主动上缴退役电池的动力不足,导致大量退役电池未进入回收环节,甚至流入了“黑市”。

据专家表示,1块20克质量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更大更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或对环境带来更大威胁。所以,在看到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威胁,同样不容小觑。

早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退役动力蓄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项目。但从现实来看,完整的电池回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废旧电池统一收集存在难度。所以,加快实施方案的落地很有必要。比如,建立电池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及再生利用;完善标准规范秩序,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这些既可以让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有个好归处,又可以避免电池退役流入“黑市”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些就值得尝试运用。

同时,需要调动起广大企业的积极性。截至2020年1月6日,我国经营范围含“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有3000余家。尽管近5年来,相关企业数量增长显著,但强大的市场也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企业涌现出来。尤其是,为了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动力电池实现安全有效地回收,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办法,这也更需要企业遵规行事。

唯有建立起更加完整、高效的电池回收体系,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电池回收难问题。当然,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应加大对动力电池非法拼装、简易拼装的打击力度,从而让市场有活力、车主有动力,真正促使新能源汽车行稳致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一种以喝酒为主题的“海量喝播视频” ...

  • ​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践行“ ...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市场监管局周王所 ...

  •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西吕营镇种植羊肚 ...

  •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团结村现代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