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莫为“功能”遮望眼

2020-08-18 14:34:45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拉动运动装备市场快速增长,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随之出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功能炒作一时成风。不只小厂商有问题,大品牌也难独善其身。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对市场上销售的吸湿速干衣产品进行了一次比较试验,结果发现,网购40件吸湿速干衣样品,11件样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差,其中10件样品的吸湿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2件样品的速干性不符合国家标准。

存在问题的产品,既有标价几十元的国产品牌,也有标价1000多元的国外大品牌。这提醒人们,别太迷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说法,要让钱花得对、花得值,就要习得消费理性,像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说的那样——购买功能性运动服装时,既要注意查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看内容是否齐全、标识是否准确规范,又要索要并留存购物凭证,以便出现质量问题后,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然,更管用的消费理性,是以科学为依据,搞清功能服装的真相。业内人士表示,就各种对比试验和市场抽查情况看,功能服装玩概念炒作,夸大各种功能,已经是存在多年的老问题了。前些年保暖内衣市场曾刮过一阵“远红外”风,一些厂家打出“远红外可以保健身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宣传语。不少运动服装厂家也跟风打“远红外”牌,宣称自家产品利用了这项高新技术,不仅保暖性能好,还轻薄透气,为秋冬运动首选佳品。但事实上,这种所谓“远红外”技术只是厂家自说自话,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现在业内基本都透了底,多数打保暖技术牌的服装,只是概念性产品,是厂商的宣传手段、营销策略。

跟保暖一样,有些企业在吸湿速干功能上也玩概念炒作,忽悠消费者。目前,许多速干面料是利用微孔薄膜原理,将微孔薄膜与外层织物复合,以达到防水透气功效。这种技术并不复杂,面料也是由便宜的化纤制成。但有些企业却不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这个原理,而是创造出“CLAMACOOL”“ATdry”之类听上去高大上的新词,大肆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中饱含科技,另有玄机。企业搞“功能”噱头,无非是迷惑消费者,以求增加销量,多获利益。但这毕竟是短视的做法,企业早晚会因此吃苦头。

运动服装企业玩功能花活而不知收敛,除了受利益驱遣,也与标准缺失有关。现在市面上所见诸多功能服装,企业各自吹嘘,但到底有没有这些功能,并没有权威部门能够给出确切说法,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还缺少专门针对各种功能服装的标准。据了解,我国目前吸湿速干性能的测试及评定标准较多地采用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向组合试验法》,但该标准属于国家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力,企业自愿决定是否采用。事实上,不少产品的性能指标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哪怕其宣称的某些功能性指标不在国家推荐性标准范围内,企业的做法也不违法。正是由于缺少国家强制性标准,企业拿自家标准说事,导致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也为产品功能虚假宣传提供了机会。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治乱便有了方向。显然,第一要务是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监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企业而言,要长点心,别再在“功能”上花玩活了。要想在市场站住脚,就要在遵守法规标准的前提下,花本钱、搞创新、练真功,光耍嘴皮子忽悠人是不行的。一旦被人看穿,免不了遭消费者和市场抛弃的命运。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吉林省洮南市福顺镇春华村村民使用稻 ...

  •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首度联合跨境电 ...

  • 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50万吨养 ...

  • 首届浙江技能大赛在宁波开幕

  •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公平交易稽查局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