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不添加” 只是宣传噱头吗?

2020-06-04 15:44:30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有报道称,恒顺醋业标注为健康饮品的两款产品恒顺香妃醋和枸杞醋,配料表中显示含有食用香精、枸杞香精等添加剂。这明显违背了其在2014年推出醋饮产品时提出的“6不添加”主张,即不添加防腐剂、色素、糖精、香精、醋精、碳酸。

对于恒顺醋业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恒顺此举虽有背诚信,但尚不属法律意义上的欺诈,毕竟,它在原料表上注明了香精添加,行为严重性略低于通常所理解的虚假宣传。不过,企业未兑现承诺的食言行为,无论如何都是不光彩的事,免不了遭同行和消费者指戳,品牌信誉也会丢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醋饮产品中的香精用量符合国家标准,就没问题。事实上,不添加香精等食品添加剂,除了在宣传上占点便宜,反倒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失去优势,而且还会增加成本。恒顺此次变卦,或许正是受成本利润的影响。

正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恒顺当初之误,并非指其几年前一时冲动杀入醋饮市场,而是指它信誓旦旦喊出“6不添加”的口号。现在民间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诸多误解,一提食品添加剂就反感,甚至将其与“不安全”“有害健康”直接挂钩。与这种误解相伴,“不添加”“零添加”成为追求和时尚。而一家整天跟食品添加剂打交道的食品企业,不能理性客观地对待食品添加剂,却去顺应民间非科学的时尚,这在逻辑上就出现了问题。

医学上有个“卫生假说”理论,大意是说,每个人都知道要注重保持清洁,但过于追求干净卫生反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不利。从哲学角度看,这一理论还包含了“无过无不及”的辩证思想。明白了这一点,完全可以在食品安全领域形成一套“安全假说”理论。事实上,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企业,推崇“不添加”“零添加”,其逻辑起点是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但这种起点是错误的。首先,前文已经说过,食品添加剂是被允许添加入食品的,只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就安全无虞;其次,社会上之所以有许多人形成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的观念,是因为有一些不法商家不按国家规定要求使用,而这必然导致产品不合格,从而使得人们容易在添加剂和不合格之间画上等号。显然,问题的根源不在添加剂本身而在对它的使用。

如果商家不按国家规定超标使用添加剂,这是“过”,那么另外一些商家打出“不含添加剂”“零添加”的牌子,就是“不及”了。过犹不及,都跑偏了。“不含添加剂”宣传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它含有否定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潜台词,这当然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即使食品真的不含添加剂,并不意味着这种食品就一定是“纯天然”的,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安全”的。因为,食品安全取决于人及人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和行为,而不取决于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关于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宣传已经很多,但民间的误读似乎并未因此消除,反倒一再加深了。这种“深刻”的误读,其实是比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更让人担忧的问题。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但民众若形成了对食品安全的非理性认识,并固化为一种左右其判断和行为的“理性”,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整体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而且会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看来,要纠正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非科学认识,除了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还得做好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等“正名”工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6月7日将迎来第二个“世界食品安全 ...

  •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计量院开展“ ...

  • 江西省萍乡市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大型 ...

  • 河北省武强县创新“乐器+”产业扶贫 ...

  • 陕西省出台《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