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美文>>

认识相通

2024-03-07 15:24:24 中国质量报

□ 刘 健

给予什么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输出和贡献形式,无需跨越,也无需刻意。

少年人要能输出快乐。少年怀有最大的真,真的东西永远给人带来感动和快乐,一个少年给周围人以真实的美好。

青年人要能积蓄力量。青年人锐气最足,充满力量,有力量就有希望,青年人代表了希望,一个青年人要积蓄力量,期冀未来。

中年人要能建立功绩。中年人有了阅历和经验,更有了责任和使命,中年人是家庭砥柱、工作骨干、社会脊梁,以功绩服务社会和他人。

老年人要能留下纪念。人之已老,过去比未来更重要,老年人奋斗过、见识过、贡献过。老年人要用自己辉煌的经历、奋斗的精神和深刻的思考,写出立功、立德、立言的个人历史,给后人留下永远的纪念。

认识相通

近日,读到布莱士·帕斯卡的《100种思维——力量的来源》中的一段话:世界上的各个部分都是彼此关联和相互连接的,人类与所知道的一切都有联系。万事万物既是因又是果,既是接受者又是提供者,既是间接的又是直接的,一切都被看不见的纽带连接在一起。

我在之前的片思碎想短文中有几乎同样的意思表达:存在于时空中的所有事物都处于彼此的关系中,每个人、事、物都是连接高维世界的重要通道。

我认为有意思的是,我作为当今中国最普通不过的一名思考者,关于万物相连的认知是基于我国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作为生活在17世纪法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关于万物关联的认知无疑是基于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跨时代、跨国家、跨文化丝毫不影响不同的个体或者群体对世界本质认知的高度趋同。

我由此想到,不同文化的明显差异更多是路径、方式和表达的不同,在价值、理念和认知层面则更多体现出相通性、趋同性。特别是随着科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不同文化的殊途同归应当成为普遍规律,其深层次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真理具有唯一性、同构性和神圣性,当不同文化都无限接近世界的本质时,人类拥有的一切高层次认知、价值和文化都只能共享。

(作者单位: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质量报》【片思碎想】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出口发运迎来作业 ...

  • 北京现代维修数据分析:千车故障率优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市场监管局执 ...

  •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 ...

  • 第32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上海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