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品牌培育>>

承载“民族药企”的“质量土壤”——扬子江药业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一等奖总数“十九连冠”

2023-09-18 15:18:09 中国质量报

承载“民族药企”的“质量土壤”

——扬子江药业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一等奖总数“十九连冠”

□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王雅雯

9月7日—11日,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主办的第44次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上,扬子江药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药业”)再次斩获殊荣: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表一等奖总数“十九连冠”。

“十几年前,参会的小组只有几十个,在扬子江药业等行业标杆企业的引领下,如今已达到了735个,增长了10倍有余。”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质量总监孙新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QC小组活动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越来越多医药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热情被点燃。

“QC小组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土壤肥沃了,行业才会越来越好。”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赵贵英说,扬子江药业之所以能够书写50年基业长青的佳话,“要因”之一就是涵养了QC小组这块沃土。

扬子江药业形成了“双螺旋”结构的质量DNA

QC小组活动是一项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的手段。为鼓励更多医药企业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药品研发、生产、检测及供应链等环节出现的问题,持续提高药品质量,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行业推行QC成果发表交流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44次。

据扬子江药业集团副总工程师徐开祥介绍,集团的QC小组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从2003年起得到大力推广和实施。目前,在扬子江药业常年活跃的QC小组有130多个,参加此次交流会的多达106个。

这些QC小组在诊断师的指导下,运用P(计划)D(执行)C(检测)A(调整)循环方法以及其他科学工具,通过发现问题、开展攻关、解决问题,形成了一条“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循环链条,与“自上至下”推行的“大质量观”管理模式相匹配,形成了“双螺旋”结构的质量DNA,在扬子江药业筑起了一道“质量长城”,为防范药品质量风险保驾护航。

“希望从QC小组走出更多质量专家”

孙新生说,医药行业是以质量为基石的行业,希望从QC小组中走出更多质量专家。

唐兔娟就是孙新生口中从QC小组中走出来的“质量专家”。据了解,唐兔娟已代表扬子江药业参加了13次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发表交流会,在小组攻关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成长。今年大会,她作为发表人带来了《降低原料药ZAA溶液吸光度》课题,再次获得了一等奖。

在扬子江药业,还有很多像唐兔娟一样的基层员工,通过持续参与QC小组活动,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从稚嫩到熟练,从成熟到专业,促使QC小组活动“小、实、活、新”的群众性优势不断发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集团生产一线负责质量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有一半以上是从QC小组活动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徐开祥看来,QC小组活动就是培育质量人才的源头活水,是扬子江药业批量生产质量专家的“流水线”。

“QC小组做得越好质量问题越少”

作为一项群众性质量活动,QC小组活动已成为扬子江药业培育员工质量意识、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全面落实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目前,扬子江药业的QC小组活动已从最初的生产一线,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相关领域全面渗透,涉及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减排、工艺开发、检验方法研究等方方面面。在通过政策引导、组织保障、机制协调、培训规范、奖惩分明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质量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也保障了各类新政新规在扬子江药业不打折扣地快速落实,规范运行,取得成效。

在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不仅是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还是扬子江药业赢得良好品牌效益的重要保障。“QC小组做得越好,质量隐患发现得越多,质量问题事件就出现得越少。”孙新生认为,通过QC小组活动的日常诊断把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异样、问题就可以提前被发现,进而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医药行业近年来出现的几次质量问题事件都间接证明了QC小组活动的重要性。

据统计,通过开展广泛的QC小组活动,扬子江药业已有多项QC小组成果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26项成果获得国际ICQCC大会金奖,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同时,QC小组开展的千余项课题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

“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是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还能做正确的事。”赵贵英说,希望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让QC小组活动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全行业的关注和认同,帮助医药行业全面提升质量意识,从“要我提升质量”上升到“我要提升质量”的高度,为质量强国建设不断夯实医药行业基层质量管理的根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健康向未来 建功新时代

  • 2023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 ...

  • 坚守“100-1=0”的质量理念— ...

  • “一针一线”开辟非遗新空间

  • 湖北省十堰市持续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