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热点资讯>>

“人造太阳”有望实现吗?深圳青年科学家袁丁团队有新发现

2023-07-02 19:33:28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日,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对外发布,教授冯学尚与副教授袁丁面向“太阳日冕加热问题”,利用全球最大口径的太阳望远镜和高性能计算机模拟手段,提出了太阳等离子体加热的革新性物理机制,中国人对太阳的研究又更进一步。

5月25日,该成果以《强磁化太阳黑子中的横模振荡与能量源》为题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哈工大(深圳)副教授袁丁为第一兼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付立博为第二作者,教授冯学尚和博士后Blazej Kuzma为合作作者。这项研究集合了欧洲、美国等多国科学家、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冯学尚教授与袁丁副教授作为课题发起者,承担了“总设计师”的工作,助人类理解太阳再上台阶。 

该研究探测到比日冕加热所需能量流还强的全新能量源,这不禁诱发联想——《三体》中的“人造太阳”会否因此更加接近现实?袁丁表示,该成果的确有助于推动“人造太阳”的等离子体加热技术研发。“无论是‘人造太阳’还是‘星际旅行’,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变为现实,不过该项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image.png

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副教授袁丁

袁丁本科在哈工大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取得核能工程硕士,此后又在英国华威大学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复合、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研究太阳物理打下了扎实基础。2017年,完成学业后,袁丁来到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这是一个诺奖级别的科研主题。” 袁丁说,他长期关注日冕加热问题:日冕为什么那么热?弄清日冕加热的原理,将推进“人造太阳”相关科研,人类用上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人造太阳”能源或将不再是梦想。科幻小说《三体》描述的未来世界里,人类造出了可控核聚变装置——反应炉中燃起的“微型太阳”,消耗少量的燃料就能释放出巨大的热量用于发电,这种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GS8车机卡顿死机频遭投诉 广汽传 ...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市场监管部门对辖 ...

  • 从乡村振兴到农业强国的创新探索—— ...

  • 2023东亚海洋博览会在山东省青岛 ...

  • 探营一汽奥迪经销商:硬件设施优秀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