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消费提示 | @广大消费者:小心防范“金融茶”“理财茶”!

2024-08-29 14:36: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金融茶”“理财茶”的业务模式脱离商品交易属性,演变为一种追求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行为,隐藏较大风险隐患。在此,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谨慎选择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有关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消费者在投资时应增强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正规渠道投资理财。对于“金融茶”“理财茶”等新兴的投资行为要谨防不法经营者借发展茶产业之名,通过炒作概念、虚构项目等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理性投资

消费者应加强理性投资思维及金融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消费、投资、收藏理念。“金融茶”“理财茶”本质是以茶为媒介,不法经营者大肆渲染“金融茶”“理财茶”的稀缺性与投资潜力,操纵市场价格飙升假象,通过高位抛售离场,套取巨额利润。投资者要认清“金融茶”“理财茶”作为暴利投资背后的逻辑与潜在风险,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性,思考盈利的合理性,评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轻信,不盲从,警惕“低投入、高回报”套路。

三、积极举报

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不得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应及时收集和保留广告宣传资料、录音录像、合同协议、转账凭证等证据资料,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供稿:云南省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