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惜纯)“五一”假期临近,迎来新一波消费潮。4月2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提示,从安全出行、绿色消费、正当维权等方面为消费者提出消费指引。
中消协提示,提高意识安全为先。自驾游提前检查车况,守法通行,不去未开放景点、无人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目的地;不要食用“野味”和未加工处理的“生鲜”食品;出行在外要保管好随身财物,尽量不携带贵重物品,做到“轻装简行”。
抵制餐饮浪费、过度包装等不良行为。根据用餐人数合理点餐,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主动践行“光盘行动”;购买茶叶、蛋糕、水果等商品时,尽量选择包装简约、质量过硬的商品,抵制奢华浪费的包装商品。
另外,明辨陷阱,及时维权。消费者在面对各种商品时,要擦亮双眼,谨防陷阱。如果选择跟团旅行或进行预付式消费,一定要对服务的价格、质量、规格、标准等合同条款严格审查,明确违约责任,签订书面合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后,注意索要并留存消费凭证,同时还可以对商品宣传广告、聊天记录、支付记录进行截图留证,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中消协同时敦促经营者诚信守法、合规经营,重视消费者诉求,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舒心消费。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