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陇南有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素有“陇上药仓”“千年药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据统计,目前中药材种植品种达30多个,种植总面积达到108万亩,年采挖量18.5万吨,预计产值达21.5亿元。
为推进中药材产地加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全过程监管,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陇南地域经济发展,日前,陇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陇南市农业农村局等九部门印发陇南市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工作方案。
产地加工品种
第一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品种目录: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板蓝根。
重点工作任务
推进绿色种植管理。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示范推广适宜的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仿生态种植等先进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强化对农药、化肥等使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规范产地加工管理。龙头企业负责产地加工企业的厂房建设、人员配备和规范管理。配备与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具有配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落实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能力。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采购的产地加工药材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加强对产地加工企业的质量审核,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该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
规范产品标识管理。产地加工产品使用全省统一的“产地片专用标识”,标识应当是具有统一编号、具备防伪功能、支持扫码追溯的可视化“产地片专用标识”。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要统筹建立一体化中药材质量追溯信息化体系,保证采购的产地加工中药材在种植、采收、加工、干燥、包装、仓储及生产的中药饮片炮制、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
企业遴选条件
(来源:陇南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