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不予处罚≠啥事没有 ,这个告诫书让“不罚”更审慎

2021-08-04 15:14: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初次违法可以不罚”是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的一大亮点。今年7月实施的新《行政处罚法》,增加“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内容,同时又规定了“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和“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image.png

但在“不罚”后该如何确保违法行为整改到位?近日,厦门市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性制发了首份《警示告诫书》,为“不罚”加上了一道“审慎”的安全锁。

实际案例应用

7月21日,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在对某公司的成品库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生产的葵花籽油(批次生产日期:2021年7月19日)未在“入市必登”追溯系统中进行生产台账信息录入。

根据《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食品生产、交付后的24小时内及时上传食品安全追溯的相关信息,否则将可能被处以最高两万元罚款,直至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鉴于该公司初次违法、违法行为不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危害后果轻微并且及时改正,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决定不予立案。

为避免此类情形再次发生,海沧区市场监管局约谈该公司并制发了《警示告诫书》。

警示告诫书是怎么“加锁”的?

《警示告诫书》里包括相关法规条文,违法行为可能受到的处罚内容,及整改内容。

image.pngimage.png

该文书既向该公司警示法律风险,又要求其整改反思、举一反三,健全电子台账并及时上传食品追溯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通过这一创新性的行政指导举措,增强该公司对自身违法行为的深刻认识,也使警示教育不再流于口头形式,更显严肃,真正将“法理情”有机融合,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来源:厦门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将“我为群众办 ...

  • 河南省计量院技术援助灾后重建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充分发挥水田资源 ...

  • 河北唐山市滦南县大力推动果品业提档 ...

  • 黔西:辣椒丰收采摘忙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