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公司>>

中科建通以材料消耗大数据库优势开展病害治理注浆消耗量计算方法研究

2024-07-16 12:51: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日,中科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建通”)在城市轨道交通渗漏水病害治理技术创新上再次取得突破——科研团队以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的方式,对工程实践大量数据进行筛分、处理和预测,并结合工程实践、注浆材料应用性能测试等验证及论证环节,最终研发出“一种结构缝隙注浆止水注浆量计算方法”。

image.png

“一种结构缝隙注浆止水注浆量计算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310822289.4)

据悉,“一种结构缝隙注浆止水注浆量计算方法”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2310822289.4。该成果为城市交通地下工程修复的精准化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化支撑,为进一步提高中科建通市场服务能力,推动客户单位实现节约发展、提质增效的目标贡献出中科建通的专业力量。

据专利发明人介绍,隧道结构渗漏水是影响隧道正常使用的主要病害,主要涉及裂缝、施工缝、变形缝等“三缝”渗漏水问题。

image.png

中科建通部分荣誉资质示例

中科建通科研团队从工程实践出发,充分考虑缝隙几何尺寸、缝隙渗漏水的严重程度,在缝隙理论体积的基础上考虑迎水面损耗系数和背水面损耗系数、渗漏水等级影响系数,提出一种结构缝隙注浆止水注浆量的有效计算方法,最终实现了“三缝”注浆量的合理计算。

研发中,中科建通科研团队基于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近千条渗漏水治理数据,建立了大数据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筛分、处理和预测,从而得到不同渗漏水状态下的注浆量预测经验系数。科研团队还联合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注浆材料应用性能测试,对经验系数进行系统性验证和专项论证。

image.png

注浆材料应用性能测试

“一种结构缝隙注浆止水注浆量计算方法”的研发及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隧道“三缝”渗漏水病害注浆止水注浆量的计算难题,还能实现车站三缝、地下室三缝等病害治理的注浆量准确计算。系列创新成果为客户单位在经济新周期下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赋能,也彰显出中科建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独特品牌魅力。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