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宫灯传承人白会平——灯笼挂上天安门

2024-02-23 14:37:19 中国质量报

宫灯传承人白会平——

灯笼挂上天安门

在屯头村的核心位置,有一座地标性建筑——中国藁城屯头宫灯博物馆。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座功德碑,碑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为建造博物馆捐款者的名字。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屯头人的骄傲,同样凝结了所有屯头人的心意。”博物馆馆长白会平说,屯头人造出了宫灯,宫灯也造就了今天的屯头,把宫灯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屯头人共同的愿望。

今年57岁的白会平,祖上三代制作宫灯,作为藁城宫灯传承人的他,自16岁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作宫灯,每天周而复始地选材、雕刻、打磨、画图……

“那时候做宫灯非常辛苦,就跟做木工活一样,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老一辈传下来的精湛技艺,手艺扎实的白会平很快便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1997年,当时年仅30岁的白会平,亲手制作的一批大红灯笼,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和国家博物馆等重要地标建筑,用以庆祝香港回归。“那段经历永生难忘。”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白会平微微仰头,目光似是穿透了时光,回到了当时那个既紧张又骄傲的场景。

“回归仪式开始前,有领导前来巡查,叮嘱我们,世界的目光都在看着咱们,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白会平说,直到仪式结束,所有灯笼如约亮起,没有一个“掉链子”,自己悬着的心才落下来,“手心里全是汗”。

“出道即巅峰”的白会平,并没有因为年少成名而停止脚步。2005年,藁城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了藁城宫灯协会,白会平担任会长。“宫灯协会是联系全区宫灯行业的纽带,工厂可以申请加入协会,但我们对产品质量、销售都有一定要求。”白会平说。

为助力屯头宫灯行业发展壮大,宫灯协会还组织宫灯老艺人、生产大户研究改进工艺,发明了挖篾机、洗竿机等专用机械,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如今在屯头村,宫灯制作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不仅有大大小小的宫灯厂,还分布着底座、布料等各种配件店铺10多家,200多家农户从事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

“我们见证了宫灯技术革新,并将其融入宫灯产业发展中。”白会平说,让小小的宫灯从文化遗产变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

为此,藁城宫灯协会加强了与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的联系,拟成立宫灯研发中心,在灯笼的声、光、电、造型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藁城宫灯“师古而不泥古”,在创新中与时俱进,仅博物馆中展出的灯笼就包括红纱宫灯、木雕宫灯、走马灯、羊皮灯、工艺纸雕彩灯等上百个品种,其中不少都是白会平亲手设计的。

“近年来,藁城宫灯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工艺中,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质地上都独占鳌头。”白会平说,“我做了一辈子宫灯,宫灯就是我的命根子。我要把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和更多乡亲一起,推动宫灯产业焕发新活力,让更多家庭挂上红红火火的宫灯,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

(本文由徐雅臣,本报记者何可、贾润梅采写)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东风日产维修数据分析:产品可靠性值 ...

  • 河南省方城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年货市场 ...

  • 山东省无棣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你 ...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举 ...

  • 广西来宾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年货市场秩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