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会展>>

2023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办

2023-10-31 16:19:15 中国质量报

产业竞争实现向创新引领市场转变

2023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办

□ 本报记者 丁 莹

进入新时代,我国珠宝行业在生产技术、工艺、文化、场景业态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近日,记者从在北京举办的2023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以下简称“学术交流会”)上获悉,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宝协(GAC)”)统计,我国珠宝首饰类发明、实用新型、外观有效专利总数量逐年攀升,其中,外观专利数量由2017年的957件增长到2022年的9996件,年复合增长率59%;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由2017年的356件增长到2022年的1206件,年复合增长率27%。国际专利数据库的数据表明,自2010年起,中国黄金珠宝类目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保持至今。中宝协(GAC)会长叶志斌表示,珠宝行业的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这表明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得到有效释放和加强,极大地促进了珠宝业的竞争生态从价量换市场向创新引领市场转变。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宝国检集团(NGTC)”)董事长王宝民说,珠宝产业一直被定义为传统产业,甚至没有任何一项技术独因珠宝而产生,这也是制约珠宝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珠宝产业开始不断试水,积极给这一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在“含金量”上增加“含新量”,逐步推动从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从资源型发展模式转向创新型发展模式,珠宝首饰的材料、设计、工艺、销售等环节都闪烁着科技创新的光芒,尤其是珠宝企业的首创精神和创新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潜能和“鲶鱼效应”得到有效激发,对珠宝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珠宝行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珠宝国检集团(NGTC)在业内首发了基于“一物、一证、一码、一链”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和数字证书;周大福逐步实现加工生产直至零售环节的全链条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星光达主导发起成立珠宝行业首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潮宏基开设虚拟与现实相互交融的沉浸式现场直播业务,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开始在珠宝设计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多家珠宝生产企业纷纷上马3D打印、智能制造柔性产线等。越来越多的珠宝企业已经认识到,数据即资产,数据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叶志斌表示,在珠宝产业链全球布局中,中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凭借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强大的产能、完备的产业链、高效的供应链,中国在活跃珠宝业国际贸易、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珠宝贸易伙伴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珠宝行业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珠宝产业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珠宝行业在产能规模、进出口贸易、市场消费、品牌建设、新场景新业态、工艺技术研发、质量标准、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已从世界珠宝业的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

据了解,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珠宝加工、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之一,中国的珠宝行业交出了好于预期的答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零售额达2472亿元,同比增长12.2%,仅次于餐饮业18.7%的增幅,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的平均水平,再一次印证了我国黄金珠宝行业潜力大、韧性强、后劲足的发展特征。

王宝民表示,科技创新强,企业才会强,产业才会强,行业才会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重大突破的关口,希望全世界珠宝首饰行业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加强创新合作、成果共享,努力打破阻碍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让创新源泉涌流不息。

叶志斌在学术交流会开幕式上发出“构建世界珠宝业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呼吁各国珠宝业界同仁,在“世界珠宝业命运共同体”获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一致行动起来,努力破除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国流动的制度性、机制性壁垒,加快建立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的珠宝业全球治理框架。

学术交流会自1994年始,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连续举办15届。本届学术交流会以“创新赢发展 数智链未来”为主题,由珠宝国检集团(NGTC)和中宝协(GAC)主办。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国、英国、瑞士、泰国、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嘉宾现场出席会议,29名专家分别对宝石学基础研究、材料及工艺开发应用研究、珠宝检测及矿产资源勘探、珠宝行业数智化应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 ...

  • 江苏省泰州市药品检验院开启“千企专 ...

  • 宁夏计质院受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 ...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汕监管局创新 ...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开展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