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新闻>>焦点图

深度 | 智能驾驶时代 车上“黑匣子”数据为何车主提取难?

2023-06-28 15:16:36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刘楠)汽车智能化时代迅猛扑面而来,车辆故障诊断难、车辆严重故障原因鉴定难引发的投诉不断攀升,其中包括消费者意欲通过提取、解读行车数据还原事故真相难。在中国质量新闻网收到的相关投诉案例中,尚无消费者能成功实现这一基本诉求。

按规定,车上安装“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即EDR俗称车上的“黑匣子”,记录车主跑出来的数据。车,是你的车,数据你却不能提取,为什么?

针对用户投诉的痛点,中国质量新闻网展开了进一步求证。

车企迟迟“不愿给”

近年来,许多消费者的投诉都与无法得到车辆完整行驶数据有关,这些车主与厂家的纠纷基本都会陷入消费者如何获取“完整后台数据”与“找不到权威检测机构”的死循环。

此前,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收到一起投诉:车主李女士购买的上汽大众ID.3正常行驶过程中突然加速,导致翻车、乘客腰椎断裂的事故。李女士想通过EDR数据(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可记录车辆碰撞前中后过程)鉴定、查明事故原因,还原“突然加速”“电门失控”问题。不过,多次沟通,双方就数据提取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图片来源:车主李女士提供

起初,4S店表示让李女士自行通过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和数据提取。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表示需要上汽大众授权才能解读完整版EDR数据。为此,李女士向厂家索要原始数据,但经过长达两周的沟通无果。

类似维权事件还有很多,比如某知名品牌曾在2021年发生“刹车失灵”事件。事发后,车主第一时间联系厂家,提出查看事故发生时的完整数据,但厂方并未满足要求。

之后调解中,车主的唯一诉求是希望查看事故时的数据,以了解真相,但厂家以数据复杂为由,依旧拒绝提供车辆数据,导致沟通无果。其间,车主希望与厂家正面沟通、积极解决。但厂商并未积极配合,也并未正面回应。

在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近期接到的投诉中,还有类似情况。该车主称提车仅56个小时、第一次充电仅5分钟就出现断电,导致空调压缩机损毁。


图片来源:车主提供

经检查,厂家称非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充电桩电流过高,因此不承担本次维修费用。充电桩公司提供故障分析报告,他们的数据表明充电桩充电正常。

车主与充电桩公司人员前往4S店,要求厂家出示检测报告,以证明涉事车辆无质量问题。不过,厂家既拿不出证据说明故障原因,并坚称产品没问题,导致故障责任无法理清而停滞不前。

鉴定机构标准不统一

除数据提取难,寻找鉴定机构难也是消费者依法维权的一大难题。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如确认故障原因,那么就需专业鉴定机构或专家来评估、判断。

消费者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绝大多数鉴定机构不接受消费者个人鉴定委托。

其次,针对汽车EDR的数据读取、鉴定,国内尚无统一鉴定流程和标准,导致消费者找到鉴定机构,亦很难形成权威结论和意见。

没有完整的数据和权威的解读,车主与厂家各执一词,作为技术处于完全弱势的消费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陷入被动。

现阶段鉴定机构靠谱吗?

随着上述类型事件不断增加,目前国内第三方鉴定机构在技术方面是否能跟上当下智能汽车的发展?标准是什么?鉴定机构的检测结果足够真实合理、公平公正吗?检测数据是否权威,能让消费者、企业、司法机构都认可吗?


图片来源:车主李女士提供

对此,中国质量新闻网技术专家万春雷表示,2015年起,大家就已开始关注EDR相应问题,因为数据涉及的内容很关键,但获取不便,因此当时国家出台相应标准,电动车加装EDR成为标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目前国内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技术能否跟得上汽车智能化发展,为何消费者获取EDR数据如此费劲?万春雷表示,EDR数据内容非常宽泛,目前细节上没有较为明确的约束。每个厂家EDR数据内容覆盖大致相同,但部分厂商因自身特殊性,数据还是有所不同。EDR数据提取无论数据线还是专用数据解码器以及授权加密,这些细节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性。


图片来源:《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国标内容

消费者希望读取EDR另外一个难点是目前国内能够做EDR数据鉴定的机构屈指可数,例如ID.3车主李女士自行在外省找到一家鉴定机构检测,几经波折并花高额鉴定费后,车辆才得以检测。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鉴定机构检测结果真实合理的问题,万春雷认为,要确保鉴定出来的数据真实合理,首先EDR源头要尽量统一,包括数据提取设备、资源等,各厂家要统一。

万春雷强调:“EDR数据规模庞大,它涉及汽车多方数据,例如很多传感器的数据记录器、自动加速、碰撞、安全气囊等。鉴定机构的人员必须具备非常专业的技术水平及资质认定。若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就进行所谓的数据鉴定,提取出的数据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得到认可。”

显然,EDR数据提取目前仍是行业性难题,首先是管理,其次是技术,必然造成第三方鉴定机构无论资质还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机构稀缺,车企无统一标准,最终结果自然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虽然车辆配备EDR,但想获取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还原故障原因,站在消费者端看,目前尚难实现。

海外目前情况如何?万春雷称,特斯拉目前开放了北美等地区,消费者可购买数据线及读取器,自行对EDR数据解码读取并下载。不过,消费者同样没有能力进行专业解读,仍需委托专业机构。

EDR数据提取法律法规待完善

关于EDR数据记录,早在2021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提到,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乘用车需配备EDR系统,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这意味着当车辆发生碰撞或出现其它问题时,可通过EDR数据分析事故原因,有迹可循。


图片来源:工信部网站

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EDR数据规范及法律要求。虽然国内强制EDR安装,但对数据储存方式及相应法律法规,目前没有明确规范和统一标准,那么消费者在这方面就缺少了法律保护。中国质量新闻网法律顾问、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娜娜说:“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对电动汽车、汽车智能化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比较滞后,存在一定空白。”

关于EDR数据归属,王娜娜表示:“企业应不应当直接向车主提供数据记录,目前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在法律和技术方面,车主想获取车辆行驶数据,难度还是较大。她补充道:“技术上,消费者想获取车辆数据的控制权,但缺少技术保障,因为车辆行驶数据并非存储在车辆内部,而在车企服务器中,脱离车企配合消费者就无法获取,技术的架构决定了双方地位不对等;法律上,目前EDR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数据归谁很大程度上依赖合同约定,如果合同由车厂起草,那么数据归属的天平一定会向车企倾斜。”

关于数据的真实性,王娜娜认为:“目前EDR数据呈现主要为Excel表格形式,很容易被篡改。即便车企给出数据显示车辆没问题,消费者未必认可。”另外,“为避免数据篡改,司法取证会对数据提取过程进行记录,这对车企来说影响很大,因为可能涉及车企商业秘密。当然,消费者对涉及个人隐私部分的信息是具备所有权和支配权的。”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