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万象>>

斗 笠 往 事

2018-04-02 14:36: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谢景福

近日,收到中方斗笠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报告,一时间唤醒了我潜藏已久的许多记忆。于我这个农家子弟而言,中方斗笠之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工艺精湛、图案极美,在农村那是有钱人戴的。我就很想有朝一日亲自去中方走走,但彼时那里似乎是个遥远的存在,只能凭籍想象。这次终于有机会前往中方考察,于公是为地方产业发展谋福祉,于私是终于可以一了自己多年的心愿了啊……

斗笠,又称笠帽、竹笠、箬笠,我们那儿大家习惯称之为斗蓬。其状如圆锥形,主要原材料就是竹子,由四部分组成:最里层为汗圈,再依次为内胚、棕纸和外胚。

其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何蓑何笠”,经典描述当数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歌子》“青如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以及后人痴情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东坡的潇洒、闲适和豁达而作的坡翁笠屐图。电视荧屏上、武侠小说中,斗笠通常为寂寞高手或绝世高手所配,成为其形象或功夫的代名词。

现实生活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斗笠因其经济适用而颇受农民欢迎,基本上是家庭成员每人一顶,和蓑衣、草鞋并列成为农民的标志和代名词。我们放牛戴它,上学戴它,打谷戴它,栽田戴它,晒东西用它,罩东西用它,为了吓唬小鸟吃稻谷、水果、蔬菜而制作的稻草人用它。最为有趣的是,小时候如果家里的小鸡、小鸭出了问题,我们说它晕死了,也把它放到斗笠下,用力去拍打斗笠,希望这样能救活它,偶尔也有经过拍打后精神更好的,我们则高兴得要死,认为自已又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善事。最开心的是,农忙时中午爸妈用双手捧着斗笠,里面装满我们喜欢吃的菜和香瓜回来。也有很烦的时候,有时想借口没有斗笠不去参加农忙,但偏偏爸妈又能找到,或者把她们的给我,这时就开始咒骂谁发明斗笠、为什么我们自已蠢得死的把斗笠织得那么扎实。

看似简单成却难,这是对编织斗笠的最好描述。首先,原材料难。在八十年代,用于纺织斗笠的竹子,我父母辈要来回爬近四十公里的山坡,于荆棘灌木中寻找;其次,程序复杂。工艺只有破蔑、编织、铺棕纸、锁口、吹晒五道,但程序却有21道之多,仅破蔑就有裁、破、剔、解、撕、匀、刮等7道;再次,要求极高。一根竹子要在蔑匠处理后成为宽和厚都以毫米为单位的蔑片,其中外层蔑片宽、厚要分别达到0.8、0.4毫米左右,里层蔑片的宽厚为外层的3倍、2倍。

程序复杂、要求极高,但高手在民间。完成这些工序,父母和乡邻所用的工具就是锯和蔑刀。蔑刀是请铁匠师傅专门打的,质量很好,拿在手里很重,刀锋部分很薄、很亮,刀背则很厚。我的父母都不是工匠艺人,但这把蔑刀在她们手里却很灵活,他们在做这些工序时全凭经验,而且能够一边破、撕,一边眼睛看着我们,监督我们是否用心在织斗笠,和我们说话。

我们湘西人家大多会编织斗笠,除自家用外,还能拿到集市售卖以贴补家用。织斗笠一般在农闲之时。我读小学时,母亲经常给我们三兄弟规定一天的编织活儿。我们一般在清早上学之前和傍晚放学回来织。星期日或寒暑假,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在院子里搞编织比赛,三兄弟一字排开。甚至还有同村同龄的一些女孩子来我家一起比赛,婶婶、婆婆等大人们自带来竹篾子——小孩子比赛,大人们聊天,东家长西家短,聊孩子上学或今年的收成。有时候爸爸也在旁边破竹子,边破边给我们讲古——什么《封神演义》《薛刚反唐》《薛仁贵征西》《黑包公包拯》,他讲得津津有味,虽然我们似懂非懂。斗笠编织比赛中如果篾片用完了,女孩子们或者回家去取,或者直接问我们借,下次来时就多带些来还上,这时我妈就会数落道:“你这孩子,几根竹篾,有什么好还的?我这里有你就只管用!”

有时坐得久了,父母会主动要我们放下未织完的斗笠,在火炕上烤个糍粑,或者去灶屋(厨房)烧火煮饭,或者让我们看会儿书。父亲还要我们在墙壁上拿毛笔醮上米汤(墨水是买不起的)练字,我们稍有偷懒,必定会挨训,什么王冕“我家池边洗砚树,朵朵梅花淡墨痕”,什么和尚的“毛笔冢”的故事,等等,天知道他一个农民怎么也知道这些。

织斗笠费事,卖斗笠也不易。我爸妈把附近集镇的赶集时间记得特别准,一般一个星期都有好几天要到各集镇去卖斗笠,最远时要到浦市(隶属湘西自治州,与我们辰溪相邻),经常是天未亮就走,天已黑方回。他们回来时总会带来好吃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于是希望父母多去赶集。那时我们哪里知道其中的艰辛呀——全家人勤快编织出来的一堆斗笠,要赶多少集跑多少路才能卖出去,有的甚至要放到第二年。前面提到的浦市,我参加工作后曾经和爱人从辰溪县城坐快艇去过,而从我老家到县城至少有三十公里。也就是说,我爸妈要先走近三十公里的小路到辰溪,然后坐船去浦市,下午又原路返回,扣除船票和给我们买的东西,每次到底能赚几个钱?……

竹子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我们兄弟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夏、秋天,我们用剩下的大概拇指大的10厘米长的竹子在其中间用刀划几个洞,然后用稍短的弹性篾片拉弯插在两个洞中,在竹筒里盛上水,我们把它当挤水筒玩,有时是一个村子的男孩在傍晚时全玩这个,满村子追逐、嬉戏打闹。春天里,我们就把韧性极好的篾片拉弯,再在两端接上一把中间连接着长宽4厘米的橡胶或硬纸片的橡皮作弹弓,以石块、泥团、纸团、小木块为子弹,用它来打鸟或瞄准射击树木,有时村子里孩子们一起来玩这个,但有危险性,大人们也偶尔会因小孩受伤而吵架,因此,我爸妈总是反复告诫我们不能和伙伴们玩这个,可以用它来学瞄准,但不能对人。

母亲在我参加工作一年之后的1997年腊月即永远离开了我们。二十年过去了,年迈的父亲也积劳成疾。但是,每次在农村或街市上看到有人戴着斗笠走过时,我心里都会情不自禁涌起一份温暖的记忆。愿我的父老乡亲们幸福安康,日子越过越甜美!

(责任编辑:语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