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周令飞:父亲的底线是不能给鲁迅丢脸(图)

2011-09-14 17:15:26 中国新闻网

 周海婴摄影作品集即将出版

   今年4月,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先生作古,而他留下的两万多张摄影底片却不断地被后人发现其中的价值,《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1946~1956)》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周令飞说,父亲从来没有想过发表自己的作品,“他一直不断地追问这些拿出去丢不丢脸。父亲的人生底线就是不能给自己的父亲丢脸,他要考虑每件事情是给鲁迅加分还是减分,他长期以来都有这种压力。”

   周老一生酷爱摄影,1938年10月拍摄生平第一帧照片;1944年11月拥有第一部照相机;1948年11月拍摄第一帧彩色照片;1952年第一次自己冲洗彩色胶卷、照片。70年来共拍摄照片两万余张,据介绍,本书中收录的200多幅作品呈现了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周海婴视角中的名人、时事以及市井生活。

   周令飞说,父亲一直担心这些照片拿不出手,给自己的父亲丢脸。后来摄影专家刘铁生和画家陈丹青都来看这些作品,告诉他这些照片是很精彩的、很好的,可是他还不相信。后来在儿子的张罗下,一小批照片在2008年首次展出,一直到展览开幕那天,他还在忐忑不安。他对儿子说:“你千万不要叫纪实摄影,也不挂‘艺术摄影’,什么也不要挂,就叫周海婴80岁摄影展好了。”

   陈丹青在本书的序言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毕生承受鲁迅的盛名……晚岁,海婴从《我与鲁迅七十年》的书写中抬起头来,正视自己,并获得正视;暮年,海婴含笑拿出这份被他自谦为业余的、封尘多年的照片。有如一组迟迟告白的心事,一幕被隐藏的剧情,在这批意外出现的照片中,我窥见唯父子间才会牵连的内在理由。我说不出这是何种理由。做鲁迅的儿子,难有作为,无须作为。临终前的海婴,竟是这样地带着一份自己的作品,回向父亲身边。”

   “这对著名的父子各自见证了嬗变的时代,两代之隔的言说方式,则分别选择了嬗变的媒介:在书写时代,因苦闷而呐喊的慈悲心,鲁迅以入木三分的文学描述清末民初的众生相;在影像时代,因善良而观看的好奇心,海婴悄然自喜,沉溺摄影,留取民国末年接连共和国之间的韶光。”陈丹青说。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