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读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2010-07-11 10:32: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为中国文化求未来

——读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李寅初

   最近常常有一些朋友,让我推荐几本文史类的名著以供阅读,要求才情、见识俱佳。勉为其难之下,我推荐的首选大多是《中国文化的展望》。该书是台湾自由主义巨擘殷海光先生晚年最重要的著作,被誉为“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

   但因各种缘故,该书在大陆却一度颇为难寻,去年上海三联书店得以重新编辑出版它,可谓读书界的幸事,值得推介。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殷海光大量利用逻辑学、文化人类学的分析方法,深入讨论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变迁。他对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的文化基线——家、我族中心主义等——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讨论,对于中国的民主、自由、道德重建等重大命题,提出了许多切要、中肯的意见。他对于三元里事件、义和团运动、严复、梁启超、胡适这些影响了中国命运的历史大事件、前辈先哲的评价判断有许多可谓老吏断狱,诚为不刊之论。

   殷海光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的得意弟子。抗战期间,为响应国民政府号召,他毅然投笔从戎,成为当时第一个弃学从军的研究生。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他也随之西渡。在台湾的二十年里,是他思想大发展的二十年。他首次向台湾译介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与胡适、雷震等一起创办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中国》杂志,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地写下了大量政论时评,传播民主、自由理念。他也因此而饱受国民党政权的打压、迫害,未至天命之年,即在贫病交加之中郁郁而终,一如他的自述,作为五四之子,他“没有机会享受五四时代人物的声华,但却有份遭受着寂寞、凄凉和横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民族、对国家的热忱,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独立思想,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决绝,他是傲骨嶙峋、不畏权势、不怕贫贱的,真正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

   我读《中国文化的展望》,常常能感觉出殷海光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异常开阔;他的文笔极其锋利,知人论世、入木三分,却又饱蘸着浓浓的感情,对国家、对民族可谓爱之深责之切。事实上,他的文章、人格影响了台湾几代人。2009年马英九在纪念殷海光时,曾说他“对台湾的民主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也启发了好几代的台湾青年在自由民主这条路上摸索前进。”这话让我想起了2005年李敖在复旦大学时的演讲,在演讲中李敖谈到《自由中国》对他的影响,用了一个词:生根发芽。这个词用得精当无比,殷海光门人弟子众多,且大都成就斐然,李敖即是其一,外有林毓生、张灏等等,当年“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如今在弟子们的心中开花,为师至此,夫复何求?

   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知识分子的担当,殷海光是有着殷切盼望的。《中国文化的展望》最后一章名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在这一章里的最后,他引用孟子的话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苛为不畜,终身不得”,他指出社会文化创建的是一个缓慢渐续的过程,告诫大家要有耐心,一点一滴努力建设,除此之外,别无近路可抄,他对中国文化的最后断语,或者说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后期望是:“七年之病,需求三年之艾。百年大病,最少需求三十年之艾。”

   “百年大病,最少需求三十年之艾”,这句话我在午夜读到,不禁感到胆战心惊,冷汗津津而下。今天我们距离殷海光写下这句话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来中华民族苦心孤诣、上下求索,可谓坎坷多难。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未来又在何方?这个疗治百年大病的卅年之艾,我们找到了吗?《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