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石景山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
□ 徐雅臣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春节期间,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上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跟随摩肩接踵的人流,记者在老街“新生”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在“庆春斋”老舍主题纪念馆、古道斯存、京西书局等景点,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定格”古街美景,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在文创商店,“国朝手办”“京西老学堂”等特色文创产品成为抢手货。“春节期间店里堂食座无虚席,外卖订单也接连不断。”在挂着大红灯笼的徽镇小厨餐厅门口,门店前厅经理尚艳边忙着招呼客人边向记者说。
模式口大街因千百年来连通京城与塞外,被称为千年古道、百年老街。如今,承载着百年历史的模式口文化街区,作为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座新地标,在高水平规划、高质量改造提升中焕发新生。
“改造过程中,我们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对入驻餐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尽可能避免商户出现施工返工的情况。”金顶街市场监管所副所长马颖洁介绍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过程中,市场监管所始终与属地街道办事处、街区运营方保持紧密沟通,确保商户留得住、游客留得住、口碑留得住。
“文物保护与古城焕新要实现共赢。”街区第三方管理者、泰福恒公司模式口项目招商策划部副经理聂瑛告诉记者,他们实施精准招商,全力提升业态品质。如院落设计与甄选商户工作无缝对接,根据商户需求进行建筑功能布局及景观设计,老旧杂院调整升级后引入多元业态,保证建筑使用合理性,提升管理质量。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导街区商家、民宿经营者等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
记者在现场发现,街区墙上张贴着“驼铃古道模式口游客服务小程序”海报,游客扫码后,不仅可以听到语音讲解,了解特色美食、文创零售、街区活动等一系列信息,还能看到消费者投诉服务电话。“我们始终畅通投诉渠道,就近解决消费投诉问题,确保小事不出街。”马颖洁透露,春节期间,金顶街市场监管所重点对小吃类现场制售展位开展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夜幕降临,造型各异的彩灯装扮着古街,繁星似海,古韵悠然,这条东西横贯模式口全域、长约1.5公里的历史文化街上,一场“寻龙集福”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对于我们来说,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就是最好的年味。”马颖洁笑着说。
《中国质量报》【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