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各大庙会
□ 本报记者 王向龙
皮影、拉洋片、各种特色美食……龙年春节,北京庙会全面回归。地坛、龙潭、厂甸庙会上,到处都是浓浓的烟火气。
在龙潭庙会现场,老北京风车“嘎达嘎达”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非遗手工艺品的摊位前挤满了人。毛猴儿、绒鸟、兔爷儿……这些非遗工艺品,时时吸引着各年龄段的目光。“就是这种仪式感,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所以今天带孩子过来看看,让孩子也体验一下老北京过年的味道。”北京市民冉女士说。
在北京,庙会情结离不开一个词:年味儿。今年,北京的庙会不仅汇聚了南来北往的土特产,更是让传统文化“唱主角”,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汇交融。
“大家买点糖瓜儿图个喜庆,吃的时候注意点啊,别粘牙了……”在龙潭庙会的一家北京民俗小吃摊位前,老板热情地招呼着顾客,“过年了,大伙儿来体验一下老北京的年味儿……”
“兔儿爷对于北京人来说,是北京的吉祥物。对于离开北京多年的人来说,它是美好的回忆;对于外地朋友来说,了解北京文化,从兔儿爷开始。”一家泥塑摊位前,一位老艺人向游人介绍兔儿爷的技艺。
在北京琉璃厂的厂甸庙会,人流如织,各家店铺都挂上了透着喜庆的大红灯笼。厂甸庙会是一个集中售卖文房古玩、兼有百货的“文庙会”,这里除了和其他庙会一样有着新春的喜庆与热闹之外,又添了几分雅致。
在“戴月轩”的制笔现场,几位艺人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店里开展的现场手工制笔活动,吸引了很多人,现场制作的湖笔卖得最好。”店员告诉记者。
“这里是传统文市,没有小吃,只有文房四宝……”在“荣宝斋”门口,负责维持秩序的店员不断提醒游客。虽然进店参观、购物需要排队,但仍然阻挡不了游客们的热情。“‘荣宝斋’是北京知名的文化用品店,来这里能感受到传统的文化氛围,排多久都值。”有正在排队的游客说。
在北京各大庙会上,不仅能感受到“年的味道”,更能找到“小时候的年味儿”,传统文化正寄托着越来越多人对“年”的感受和期许。
《中国质量报》【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