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贾润梅
“国际性质量会议宣传政府质量政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今年9月,以“经济复苏中的质量变革与合作”为主题的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等技术手段作为全球质量的‘通用语言’,与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马晓利在会上如是表示。
《“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实施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多双边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活动,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速提升与市场监管规则、标准相关的国际竞争能力建设。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而热烈的响应,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批批清洁、高效、质优的“一带一路”项目点亮共建国家未来发展之路。
市场监管总局从加强合作基本盘、促进规则软联通、建设小而美项目、加强培训援助力度、加强海运定价监督检查等方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善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库,深入调研挖掘,为研判更好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提供资源支持。
“我们就《中国-阿尔及利亚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中国-南非‘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和《中国-摩洛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文本提出市场监管领域合作内容,加强双方在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和竞争领域的交流合作。”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质量提升,离不开双边交流的深化。与非盟委员会签署《中非质量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计划》;推进与新西兰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机制交流;加快与拉美、非洲建立机制合作;妥善解决泰国香米中检出香兰素超标问题;与韩国签署《关于向韩国出口白菜泡菜HACCP认证谅解备忘录》,为后续相关产品输韩贸易的便利化提供实践方案……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以双边合作机制为引领,突出抓好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其中,召开中俄、中欧双边机制会,稳步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消费品安全交流合作,与荷兰、丹麦、德国、爱尔兰、瑞士、法国、芬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交流合作。与英中贸易协会、中国欧盟商会、美中全国贸易委员会、中美商会等机构进行交流沟通,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023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会见美国专利商标局访华代表团,就签署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美国专利商标局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意向,探索开展中美两项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合作项目。落实《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实质性参与众多国际组织活动。比如,参与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等市场监管领域重要国际组织工作,加强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
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相关工作,牵头做好TBT、竞争政策等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章节研究分析,梳理我国法律法规与具体实践及协定规则对接情况,起草完善相关章节内容对外交流文件。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凸显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服务企业行业需求。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召开市场监管系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会,进一步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规则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水平,推动市场监管规则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中国质量报》【《“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中期实施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