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宋晓霞 孙 博 记者 孙中杰)“在《高标准农田 建设规范》的支撑下,到2025年,河南省将累计建成584万公顷、改造提升670万公顷,到2030年累计建成630万公顷、改造提升110万公顷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在10月14日于郑州举行的河南省2023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介绍,河南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重大。
据悉,《高标准农田 建设规范》由河南省土肥站牵头,历时两年编制而成,于今年9月5日正式实施。此外,活动还通报了一系列重磅标准。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绿色建造与运营指南》地方标准,要求在建造和运营服务区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的服务。该标准将成为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与运营的重要依据。
另外,河南省牵头制定的首个区域标准将于今年12月14日正式实施。2021年9月,河南根据中部地区标准化战略合作联盟合作协议,结合河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实际,牵头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制定。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该标准的出台将为中部六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乃至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作为河南省会,郑州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ISO、IEC、ITU等国际标准10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627项,10项标准先后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多项标准填补了国际、国内和行业空白。
近年来,河南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强化高水平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河南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取得积极成效。到目前为止,3个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和39个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落户河南,数量居中西部第一。今年以来,河南省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1项。其中,2项超硬材料、3项电力国际标准获批立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36项,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39项,备案市级地方标准169项。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劲松表示,河南将从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支撑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发力,纵深推进标准河南建设,努力以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让标准河南成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标识。
《中国质量报》【世界标准日活动扫描】